南兴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兴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距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阿尔山市区25公里,距阿尔山林俗文化景区---兴安林俗村10公里,紧邻S203公路。1996年被批准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自治区文明办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兴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南兴安隧道、南兴安隧道堡垒等部分组成,是日军在东北地区修建的军事设施,是日军侵华的重要铁证之一。
1939年5月,日本自恃国力、军力强盛,在内蒙古和蒙古国之间的诺门罕荒原攻击苏军,发动了诺门罕战争,南兴安防御工事就是日本关东军为防御兴安南地区和备战诺门罕于1935年6月至1937年6月修建的。
南兴安隧道位于白阿铁路阿尔山境内,呈东西走向。白阿铁路修建于1929年8月至1939年11月,南兴安隧道作为其中的一段重要工程,全长3218.5米,是全区最长的铁路隧道。隧道所在山体岩石多为质地坚硬的花岗岩,三千多米长的隧道有一半多是当年中国工人用手工挖掘的。隧道南北出口各有一个守卫的堡垒。其中,南兴安隧道堡垒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共5层,内部设施完备,有执勤室、发电室、弹药库、宿舍、卫生间、仓库、盥洗室、浴池等。堡垒四面设有100余个射击孔。在隧道出口的山上和公路旁,还建有10多个碉堡。山上山下火力交叉配置,形成完备的防护体系。日本投降后,南兴安隧道成为阿尔山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交通大动脉。
1939年诺门罕战争失败后,日本关东军认识到中蒙边界的阿尔山、白狼、五岔沟直至吐列毛都一线对其非常重要,于是从1940年起开始在上述地区修筑军事要塞。其中,阿尔山要塞主要在中蒙边境各主要山岭制高点上修筑,纵深10—40公里,在山岭主峰上建有钢筋混凝土的掩蔽体、碉堡、观察所、地下通道、交通壕、野战工事、营房等。在与外蒙古邻接的边境设置了12个监视哨,监视蒙军的情况。
日本关东军在修筑南兴安隧道和堡垒过程中,通过骗招、摊派、捕获等手段强行征集了数以万计的劳工。由于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恶劣及日军的肆意杀戮,许多劳工在劳动期间--待致死。日军为了保密,在军事工程完工时,对劳工进行了集体屠杀。日军在占领兴安南地区期间,进行了残酷的法西斯统治和经济掠夺,给各族人民造成了深重的历史性灾难:设置了兴安南省和各旗公署及努图克(区)、嘎查等行政管理机构,由日本人掌握实权,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对南兴安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疯狂掠夺,大兴安岭木材是其掠夺的主要对象;在各小学和中等学校强令建立童子军、青少年团,对青少年强行灌输法西斯军国主义思想,并进行奴化教育。
至今,南兴安领隧道和堡垒已有60余年历史,但堡垒里面的设施及日本人留下的物品还保存得十分完整,现在隧道的堡垒里还陈列着日本人用过的钢盔、-等物品。每年“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都有中小学生、军人及干部群众到该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随着阿尔山旅游业的发展,每年来基地参观人数在5万人次以上。(兴安盟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