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 > 巴林右旗旅游

荟福寺

荟福寺
荟福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荟福寺俗称东大庙。在巴林右旗大板镇内。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康熙帝次女荣宪公主主持兴建,初名巴尔斯(虎)庙,后改名荟福寺。今仍保持原有规模,有大门、前殿、后殿、东西配殿及后东侧室等,以后殿最为完整,面阔、进深各5间,重檐歇山顶,殿内佛像壁画俱存。殿前侧建有覆钵式塔2座,高4.5米。此庙落成后不久,为迎接康熙帝巡幸巴林草原,特在庙北营建行宫1座,帝曾于康熙五十年至此,今行宫旧址尚存。

今仍保持原有规模,有大门、前殿、后殿、东西配殿及后东侧室等,以后殿最为完整,面阔、进深各5间,重檐歇山顶,殿内佛像壁画俱存。

殿前侧建有覆钵式塔2座,高4.5米。此庙落成后不久,为迎接康熙帝巡幸巴林草原,特在庙北营建行宫1座,帝曾于康熙五十年至此,今行宫旧址尚存。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政府所在地大板镇内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古刹叫荟福寺,习称东大庙。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历代几位-精修而成,耗费白银几十万两。荟福寺由康熙帝次女固伦荣宪公主主持兴建,该寺由寺院、寺前广场两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6930平方米。

荟福寺现存建筑160余间,以均衡的形式,按正南北向中轴线对称分布形成封闭式建筑群体。一进院前殿(山门)东西配殿,正殿称大雄宝殿:二进院东西配殿,后大殿称"哈日欣杜岗",后大殿东西耳房,前后两进院由青砖砌筑高3米围墙,山门前汉白玉雕刻狮1对;长16米,高4米的影壁1座。寺前广场由2米高石垒勾缝扣花岗岩帽围墙。山门为正门、两边设耳门,东西墙中部各设便门。

入山门为第一进院。由大雄宝殿为正殿,建筑结构为重檐歇山式。大殿面阔、进深均为7间,通高18米,为寺内建筑主体。大殿顶部宝刹金碧生辉、鸱吻鬃飞卷、背兽玲珑、十分状观。大殿内外彩绘与壁画相映,绚丽多彩。东配殿称"达玛金"殿,西配殿为观音殿,均为3间,檐下天窗部位彩绘壁画。第二进院有后大殿"哈日欣杜岗"为正殿,东西耳房和东西配殿等建筑。后大殿重檐歇山式。面阔进深均为5间,前檐接卷棚3间。供奉后大殿内佛像有:正位为佛祖释迦牟尼、黄教创始者宗喀巴以及长寿佛,三世佛、绿渡母、白渡母、十八罗汉、吉祥天母像等。二进院中藏式-塔2座。西侧塔名"根丹银达木",建于1935年。东侧塔名为"章楚朝尔敦",荟福寺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石塔前各摆放着铜质大锅一口,锅口直径均1.69米,高均0.88米,制造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在多伦。后大殿前汉白玉狮1对,石雕香炉1尊。

荟福寺-最多时达700多人。1762年清朝雍正帝赐"哈日欣杜岗"(后大殿)蒙汉满藏四种文字"普觉寺"的金字匾,悬挂在该殿正门楣上方。1786年清朝乾隆帝赐大雄宝殿(前大殿)蒙汉满藏四种文字"荟福寺"的金字匾,悬挂在该殿正面檐下部位。来荟福寺传经的-有:清乾隆二年(1737年)乌拉特公旗莫日根庙-罗桑坚赞三世来传经;乾隆三十五年(1767年)青海拉卜楞寺-嘉木样二世来传经;1930年第九世班禅确吉尼玛来传经。从1791年开始昭乌达盟11个旗,各旗派50外-,在荟福寺用3天时间,为皇帝万寿无疆而念"丹珠尔"经。念完经后把念经情况上报理藩院的同时送去念"丹珠尔"经时精制的"仙丹"与"圣水"。因此荟福寺逐步成为昭乌达盟的最有名望的盟级庙宇。

荟福寺,大部分建筑布局完整,壁画保存尚好,成为塞外草原远近闻名的古刹以及佛事活动场所。荟福寺雕梁画栋,重楼复阁,汇聚了众多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那飞檐斗拱的建筑风格,千姿百态的佛像塑造,富丽堂皇的绘画装饰、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一定的历史、文物、宗教、艺术价值。寺院内外栽植油松,云杉、柏树与灌木花草,构成了本地区一处重要旅游观光胜地。荟福寺与1986年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板镇:大板镇位于巴林右旗政府所在地,是2001年由原大板镇和原独石苏木合并成立的新建制镇,全镇总土地面积75.7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8万亩,林地面积2.3万亩,有查干沐沦河和古力古台河在境内横穿会合,水资源丰富。 全镇辖17个嘎查村,52个独贵龙(组),10个(社区)居委会。镇区总人口5.8万人,其中农牧菜业人口10360人,设36个党支部,663名党员…… 大板镇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邻近的巴林右旗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寺会感兴趣:
走遍巴林右旗

>>同盟山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