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浮梁县旅游

程氏宗祠

程氏宗祠
程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宗祠是一个以姓氏、宗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和组织起来的,用以宗族内的祭祖和其他公共活动的空间,它承载着一个家族的传统和文化。程氏宗祠又名“惇睦”堂,释义为“惇厚诚实、相敬和睦”,“惇睦”二字,即是程氏祖先对族内子孙后代的期许,也是长辈对晚辈的教育。程氏宗祠始建于明代中叶,清代道光年间重新整修过,是当时瑶里程姓人家的活动空间,他们在这里祭祖先、议事、审断、举行婚丧嫁娶仪式,他们将之视为神圣之地,敬畏、信仰它。

瑶里程氏以唐代开国元勋、瓦岗寨英雄程咬金为始祖。每年冬至和清明节,族人都在这里祭祀他们的先祖,其中尤以冬至节祭礼最隆重。立于程氏宗祠之中往日的祭祀场面仿佛历历在目——跪拜、上香、祭酒、奉食、进汤。“子孙入祠堂,当正衣冠,即如祖考之在上,不得嘻笑、对语、疾步。”意为晚辈进入祠堂时衣着要整齐,不能在里面嬉笑、说话,走路的步速要慢。当然,不是人人都能亲历这个神圣的场合,宗族在选择参加祭祀的人时也是很有讲究的——必须是秀才以上的族人,靠钱买得学历的族人也允许参加,凡没有读过书的“白生”只能在年老时才能参加。于这庄严而神圣的祭祀场景中我们看到了古代人对与祖先的敬畏,对伦理的尊重;通过对祭祀人的限制,还宣扬了长幼有序、鼓励读书的思想。

无论何时鼓励读书总是不落伍的教化。清朝的雍正皇帝在《对谕广训》中对祠堂的功能有这样的说明:“立家庙以蔫蒸尝,设家塾以课子弟,置义田以赡贫乏,修族谱以联疏远。”家庙即祠堂,它的首要功能就是祭祀祖;设家塾、置义田、修族谱也都是宗族的任务。

在瑶里,宗族的私塾学堂大多就设在祠堂里或附属在祠堂旁,比如这座祠堂的旁边就是程家的私塾学堂。虽说如今早已听不见朗朗书声,但是置身其中,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孩童们束冠礼学,跟着先生摇头晃脑的背诵唐诗宋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到海不复会”;几个学生顽皮,伏案偷偷逗蟋蟀,先生停下步子、睁眼,恰巧抓了现行,戒尺敲过一个一个稚嫩的手板,先生说,“看你还调皮!”。在对于古代私塾的猜想里,似乎总有李白的诗句被摇头晃脑的读出来,也总有一两个学生在先生的戒尺下重复一句又一句的“下次不敢了”。

不知是否应了“惇睦”二字,程氏宗祠曾经还流传着一段佳话。开国元帅陈毅来到瑶里亲自指导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当时曾在这里召开过抗日动员大会。会上,陈毅与他在国民党的胞兄陈孟熙上校握手言和,并且说:“我与哥哥,一个是共产党,一个是国民党,过去打了多年的仗,俗话说‘家不和外人欺’,现在日本鬼子打我们,因此,兄弟之间要团结,国共两党之间也要殊途同归,共同抗日,枪口一致对外”。

在古代祭祖先、猜灯谜、发粮饼、唱大戏,除不肖子孙外,从老到幼参与其中。如今去程氏祠堂,一定要去戏台上看一看戏才不枉此行。

戏台一般都设在门屋后,隔着天井面对享堂,为的是大家可以看到。程氏祠堂大门内的后面就是一个被称作“万年台”的戏台,这两侧高台的中部置有左右伸缩的戏台台板,演戏时伸出台板,不演戏时收回台板,伸缩自如,可惜台板在文革时被拆除了。好在,时至今日这里的戏台上依旧会响起咿咿呀呀的对白,所以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我们去瑶里、去程氏宗祠听一听戏的雅致。如果在家里对着电视机让你觉得有些冷漠,而去电影院看电影又未免太浮躁;如果你怀念儿时远远眺望的戏台,朴素无华的舞台表演,那么,就来程氏祠堂听一听戏吧。

景点位置

江西景德镇瑶里镇

瑶里镇:瑶里位于皖赣两省、四县(安徽祁门、休宁,江西婺源、浮梁)交界处,距景德镇市区59公里。 瑶里,古名窑里,旧属浮梁县锦绣乡新正都。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业作坊,因瓷窑出名而得名,、20世纪初,窑里三改名为瑶里。1994年8月24日撤乡置镇,2001年4月2日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同年10月9日,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8月9…… 瑶里镇详细信息++

邻近的浮梁县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宗祠会感兴趣:
走遍浮梁县

>>龙市景区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