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省 > 汕头市 > 澄海区旅游

澄海冠山书院

澄海冠山书院
澄海冠山书院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冠山书院,在现在的汕头市澄海区境内,在这里有一副有名的对联:“礼门辟冠山,亦步亦趋追鹿洞;道岸登澄水,为高为美溯杏坛。”联中的冠山二字,指的就是冠山书院。

从历史来看,冠山书院可谓是澄海文化的发祥地。宋庆历年间(1041—1048),潮州前八贤之一、宋太子中舍、易学大师卢侗“见冠山山明水秀”,环境幽雅,遂于此结庐读书,后定居于冠山。

卢侗在书院教授邑中子弟,为澄海乃至潮汕的文化教育作出了很大贡献,冠山遂成澄海的政治文化中心。神山是先哲在澄海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见证,是澄海人好学求知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冠山书院曾一度是冠山初级中学、上华中学初中部的教学办公用地,上世纪80年代初上华中学初中部迁址,冠山书院一度荒废。上世纪90年代末,在澄海区政府主持下,冠山书院得到重修。

神山又名冠山,“冠山环翠”是澄海古八景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远近闻名的旅游圣地。从历史来看,冠山书院可谓是澄海文化的发祥地。宋庆历年间(1041-1048),潮州前八贤之一、宋太子中舍、易学大师卢侗“见冠山山明水秀”,环境幽雅,遂于此结庐读书,后定居于冠山,现在的冠山社区,仍存跃龙桥等与卢侗相关的文物史迹。

进入院门,为宽敞的大埕,两株桂花,两大缸荷花。书院采用三进制建筑,第一进大门旁边是两间厢房,通往第二、第三进的是两条有房檐遮盖的庑舍回廊。第二进正座大厅为讲学堂,20扇规格木门肚组成排门,中间八扇,两旁各六扇,每扇门肚上都书写了明及明以前历代名人有关劝学、礼学诗句。

讲学堂内是一座高近4米的汉白玉“朱熹讲学”塑像,手执书卷,头戴一冠,面容慈祥。“前祀朱熹,后祀蔡楠”是冠山书院的习俗。讲学堂的横梁上面都有许多彩绘,生动的人物形象,美丽的房屋景色,精致而典雅。从讲学堂出来,绕过石阶,通过一个小门便是书院第三进。连接第三进和第二进的是一个小埕,就是潮汕人俗称的后埕,相当于一条长长的巷子,前后连接两个厅堂而左右连接的是两侧的厢房和两个后门。第三进正厅结构同第二进相同,里面祀书院倡建人、当年的县令蔡楠。

冠山书院,位于神山北麓,为单层歇山土木建筑,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祀朱熹、蔡楠、冠山先贤,并作讲学之所,门前的书院池(俗称红叶池)池水清澈,映出书院全貌,被誉为神山古八景之一“院堂一鉴”。冠山书院之后堂,还附设有冠山文祠,也称考亭祠,祀南宋理学家朱熹(1129-1200)。因朱熹谥号“文”,世称朱文公,朱熹祠也称文祠。

自宋以来,历代名宦、骚人墨客登临神山,或建或辟,讴歌吟咏,题匾、镌刻、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潮学研究专家林伦伦教授曾在文章中盛赞冠山书院:“澄海人的读书蔚然成风、人才辈出,我认为则得益于澄海冠山书院的良好学风的滋养。”

新中国成立后,冠山书院曾一度是冠山初级中学、上华中学初中部的教学办公用地,上世纪80年代初上华中学初中部迁址,冠山书院一度荒废。上世纪90年代末,在澄海区政府主持下,冠山书院得到重修。

冠山社区:冠山社区居委会简介 冠山,宋代己有十余小村,元代渐并成村,因北枕神山,林茂石奇,取其“秀甲邑中群山”故名。乡中贯长街,状若鱼脊,别名“冠陇”。地处韩江下游,东依澄海市区,西南临韩江,北枕石头山、神山等山;地域面积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500多人,现属澄海区澄华街道。 冠山钟灵馥秀,山如彩屏,水似玉带,境内的神山风景区,集儒、释、道于一体,融…… 冠山社区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

·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邻近的澄海区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书院会感兴趣:
走遍澄海区

>>顶联大夫祖祠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