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省 > 烟台市 > 莱州市旅游

蒜园子遗址

蒜园子遗址
蒜园子遗址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蒜园子遗址位于莱州市城区东南约1公里处的文峰路街道蒜园子村东南、万家村北的一高台地上。

蒜园子遗址以南不到3公里处是东西横亘的云峰山,成为遗址的屏障,北约250米处有南阳河自东向西流过,遗址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南阳河的支流由南向北汇入南阳河。南阳河古称“掖水”,掖水发源于大基山、云峰山等,向西流经饮马池、钟家疃、仲家沟,流经城南,这一段俗称“南阳河”,从城西南折而向北流,又名“掖西河”,向西北流入莱州湾。掖水是莱州市主要河流之一,属季节性河流,现上游建有饮马池水库,因而水流量大大减少。遗址南约1.5公里处,为新建的中华月季园。遗址东端是由市区通向云峰山景区宽敞的云峰大道,遗址南约1公里处为烟潍高速公路。

蒜园子遗址是在1981年4月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的。

蒜园子遗址系一高台地,中间略高,向四周缓平。遗址高出北部的蒜园子村约2—3米,遗址南北长约370米,东西宽约360米,总占地面积为13万多平方米。现在,遗址上大部分种植农作物,也有种植蔬菜大棚者。遗址的大部分保存基本完好,但因遗址紧临村庄,村民建房对遗址也时有破坏。1994年前后,遗址西南角上万家村盖新房三排,房屋大都建在遗址上,北部蒜园子村建房亦有小部分房屋建在遗址上,因建房对遗址的破坏现已被制止。

根据对遗址的调查,可见到文化层的断崖较多,北崖最为清晰。第一层为耕土层,厚约30厘米;第二层为黄褐土,厚约45厘米,含有战国时期陶片;第三层黑板土,厚约15—60厘米内含紫荆山类型的陶片,器形有鼎、小口罐、罐等,为大汶口文化层。

该遗址面积较大,地面暴露遗物较为丰富。遗址南部暴露遗物以龙山文化陶片较多,遗址北部散布紫荆山类型的陶片较多,战国时期遗物只在北断崖第二层采集到。

紫荆山类型的陶片以夹砂、云母、滑石的红褐陶为主,夹砂灰褐陶次之。纹饰有划纹和附加堆纹。器形有鼎、小口罐、钵等。

龙山文化陶片以夹砂红陶为主,泥质黑陶较少。纹饰有附加堆纹-纹。陶器为轮制,器形有鼎、盆、罐等。

战国时期的陶片为夹砂或泥质灰陶,可辨器形有豆、盆、罐、板瓦等。

1981年,在北断崖处曾发现一座土坑竖穴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墓被原始文化层所压,深约40厘米,长、宽均被破坏而不明。从残存人骨看,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左手压在盆骨下,墓中无随葬品,填土中的陶片均是紫荆山类型的陶片。墓主人为一成年男性,年龄在20岁左右。

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在遗址东南部一处果园的西断崖上发现了两个较大的灰坑,采集到磨光蛋壳黑陶片及红褐夹砂陶片;在遗址南部发现了大面积的红烧土痕迹;在遗址西部采集到石刀一枚。

历年来,在遗址周围所在的村庄征集到的石器有石磨棒、石斧、石锛等。

蒜园子遗址是胶东地区面积较大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从采集到的遗物看,主要分三个时期。紫荆山类型的遗物主要分布于遗址北部,陶器特点与胶东半岛的其它早期遗址很近似,陶质、陶色、器形几乎没有差别;龙山文化的遗物主要分布在遗址的南部,出土的陶器与蓬莱刘家沟出土的相似,但泥质黑陶较少;战国时期遗物只在遗址的北部断崖有所发现。蒜园子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市发现的最早的、保存最完好的史前文化遗存。

1983年,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4月,烟台市人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路街道:文峰路街道位于莱州市南,北与文昌、永安交界,东、南与柞村镇相连,西与虎头崖镇相接。南北最大距离为6.5公里,东西最大距离为8公里,总面积39.9平方公里,耕地2066公顷,辖51个行政村,人口1.9万。办事处驻南十里堡村,距市区5公里。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历史沿革 境内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明朝中期,夏姓由四川迁此…… 文峰路街道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

·第二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邻近的莱州市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遗址会感兴趣:
走遍莱州市

>>刘子山旧宅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