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白鹿洞寺
白鹿洞,位于虎溪岩的后面,玉屏山-南侧,与虎溪岩-同为明代林懋时开拓。据厦门志记载:白鹿洞左右多为崩崖立石,旧时-建有大观楼、宛在洞、接因亭。
白鹿洞的名称来源,据传,在洞开拓时,在这里建阁奉祀理学家朱熹。因朱熹尝在江西庐山-建白鹿洞讲学,遂取名白鹿洞。后人在石洞中-雕作一只白鹿,加以传说美化,因此有白鹿含烟的传说,列为厦门小八景之一。
白鹿含烟被叫做白露含冤-、这一传说的内容是一个叫做苏勇的男子在上山采药时搭救了一只白鹿,此白鹿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化为白露姑娘到苏勇的草寮找他。恰好遇上苏勇的母亲送药上山,误会白露姑娘是前来偷药的,姑娘含冤逃走。后来苏勇寻遍山林却找不到白鹿的踪迹,只看到有一山洞0现了一只石制白鹿,在阳光下口中腾起白烟,仿佛倾吐满腹的冤气一般。
康熙三十七年,威略将军吴英为水师提督,为奖励文教,建造文昌殿,复构萃文亭,增置学舍,为教学之所。不久,绛堂渐虚,遂为琳宫梵宇。乾隆十六年辛未,代理水师提督-倪鸿范倡学,乃逐僧徒,迁佛像,拆殿宇,建玉屏书院。清末民初,书院衰落,佛教再兴。清末民初先后重修、扩建寺宇,由觉斌和尚管理。后来觉斌就任-南普陀寺都监,由妙廉继任。
建国后,1958年部队借住寺宇,曾对寺宇进行重修。1988年由香港的元果法师集资兴修,扩建殿堂楼阁,新塑诸佛菩萨金像,铺砌石级、石栏。装修楼台亭阁,寺容寺貌,焕然一新,现住僧众十余人,俨然为一庄-严宏伟的佛教道场。
白鹿洞后面的悬崖石壁上有许多摩崖石刻,大都出自名家手书,其中有“明天启癸亥十一月二十日广陵朱一冯以督师剿夷至此”和“天启癸亥晋阳赵纡督师到此”的两行石刻,具有重要的历史资料价值,为史学界所重视。
白鹿洞前本来有一个半月形小水池,引自后山岩石缝隙中的泉水,叫做龙泉,又称琮琤泉,但现今已无存。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白鹿路5号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交通
乘坐16、18、21、25、26、28、37路等公交车即可到达
门票
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