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尊胜寺
尊胜寺始建于唐代,当时称善住阁院;明万历十九年复修后改称为尊胜寺,清同冶七年作了部分补修。寺内清康熙二十四年碑记载有该寺的历史。
尊胜寺坐北向南,上下五层。在中轴线上排列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大士殿、藏经楼、诸天殿、五文殊殿等六进殿宇,再加上寺院对面的观音殿,共七座大殿,共有殿宇楼阁200余间。藏经楼是一座二层建筑,阁内下层供奉有十二圆觉菩萨,比例和谐。寺前有一对石狮,连座高约3米,是五台山形体最大、形态最美的石狮,雕刻精细、神态生动,不失为五台山石狮中的杰作。
尊胜寺,位于五台县茹村乡龙王堂村东1000米的虒阳岭。据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碑文记载,初名翠岩山院,相传唐仪凤元年(676)印度僧人佛陀波利,前来唐土朝台时在虒阳岭遇文殊咸化,后于唐弘道元年(683)回国取《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于长安译毕后,
仍取道虒阳岭朝台,对原存寺庙进行了扩建,取名“善住阁院”,北宋天圣四年(1026)重建,称“真荣禅院”,明万历年间(1573-1620)改称“尊胜寺”至今。中华民国十一年(1922)重建,1986年复建、增建。现存主体结构为民国初年建筑。坐北向南,依山坡而建,占地3.23万平方米。共有殿堂277间,玉佛5尊,脱纱像25尊,黄杨木雕像1尊,石粉像3尊,泥彩塑像293尊,天圣四年(1026)石经幢1座,中华民国22年(1934)石经幢1座,明清维修碑3通。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建有七个层次的大殿。第一层为天王殿,面五间,深六椽,后出廊,硬山顶。第二层为大雄宝殿,面五间,深六椽,前出廊,后龟出,硬山顶。第三层为三佛殿,面五间,深六椽,前出廊,硬山顶。第四层为藏经楼,面三间,深四椽,副阶周匝,重檐歇山顶。第五层为二十四诸天殿,面五间,深六椽,前出廊,硬山顶。第六层为五方文殊殿,面五间,深四椽,前出廊,硬山顶。第七层为万藏塔楼,高九层,1-5层中空可登临,塔周围是十二边形砖混结构的三十三洞天砖券围廊,万藏塔平面为十二边形。1986年8月1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五台山尊胜寺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龙王堂村:龙王堂村位于茹村乡东北部,距乡政府7公里,离忻台旅游路长原线以北7公里。该村平均气温6.5℃,无霜期11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2700小时,大于10℃积温274小时,平均降雨量400—500mm,适宜种植日数较小的玉米、高梁、豆类、薯类、谷子等农作物。龙王堂村总积0.7万亩,有耕地1713亩,全村201户753口人,其中男398人,劳力310人。近年来,全村紧…… 龙王堂村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