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芝寺
青芝寺据说始建于唐朝,原在八仙岩。
万历四十年(西元1612年),工部侍郎董应举退隐归田,倾其家产,开拓青芝山景观,移建青芝寺于现址。
万历四十四年(西元1616年),叶向高第一次辞内阁首辅归里,与友吴需访董应举不遇,赋诗二首,后刻于观仙洞崖壁。
清光绪十三年(西元1887年),兴福禅师增建大士殿(后殿)。
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琯头名士林焕章、陈彦超、吴鹗等征社同仁在青芝山建楼纪念董应举,以董应举晚年所居“梅花楼”名之,并环植梅树于楼外,为福州一带文人名流聚会的场所。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林森被迫辞福建省长职,隐居青芝山啸余庐,期间与青芝寺住持觉非禅师来往密切,
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青芝寺大雄宝殿被大火焚为焦土,琯头名绅林焕章、陈彦超电告林森。林森在南京为青芝寺募捐汇回重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上诸佛像以及大士殿上的地藏、目连二菩萨像,均是林森在南京雇工用檀香木雕塑,由海军部派军舰代之直接运至琯头,再搬运到青芝寺贴金装置。
青芝寺是青芝山风景区的核心,7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香火旺盛。
90年代以后,青芝寺开始不断扩建。
青芝寺结构中西合壁,外墙西化内部中式。寺院主体两进,正殿大雄殿,后殿大士殿。
门墙为青砖砌筑,两层,底层正中辟门,有台阶、抱鼓石等;二层为四个矩形窗,上为带有斗拱意味的砖砌线脚,其上为英式女儿墙。
进门为天井,环绕两层回廊,正面为大雄殿,面阔三间,石柱,单檐歇山顶。在大殿第一对柱子上有林森署名的对联:“前殿涌祥光,适白马载经,声教千年方暨讫;名山开法会,引青芝献瑞,神灵百洞尽皈依”。
大雄殿后为大士殿,三开间单檐硬山顶,两面封火山墙。寺旁有“翠壑”、“渐入佳景”、“青芝立马”等摩崖石刻。
寺侧梅花楼,两层木结构。
琯头镇:地处连江县闽江入海口北岸,西与马尾开发区接壤,南隔闽江口与琅岐经济开发区对峙,北靠连江县城关。同三高速公路在该镇设有互通口,全镇总面积64平方公里,辖28个村(居),人口5.83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福州市20个商贸旺镇之一,也是省台轮停泊点、对台贸易点、连江县经济强镇和著名侨乡。 2003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0.76亿元,比增21.5%;其中,…… 琯头镇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