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洞石窟造像
神仙洞石窟造像位于莱州市柞村镇大台头村北寒同山之阳。神仙洞石窟造像西南约2公里处,为莱州市柞村镇大台头村,村中有公路通至山下,神仙洞石窟造像保护区南连大台头村耕地、苹果园、临疃河水库,水库以东为明代赵耀的别墅“龙溪园”遗址。保护区范围内山南麓为新建的“资圣禅寺”,有和尚修行于其中。山南麓有盘山公路直通莱州市城区。
寒同山俗名神山(因神仙洞石窟造像得名)。山体呈东西走向,西连云峰山,北依大基山,海拔337米。原有光水—俗称三里河发源于山北坡,约在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干枯。北魏时期的光州即由此河而得名。山上怪石突兀,松、柏、枫、槐等古树林立。
洞窟开凿于山阳半山腰巨大崖壁上,有道人修砌的小路蜿蜒可达。此地环境幽静,风光秀丽,尤其深秋时节,枫树红叶,层林尽染,与古老的道家石窟,交相辉映,成为莱州最著名的人文景观之一。其西相连的云峰山与其北所依的大基山,为著名的北朝“云峰刻石”。大基山与寒同山同为金元时期全真教道士活动的场所,全真道教的活动在此世代相袭,一直延续到近代。“寒同仙洞”曾是著名的“掖县八景”之一。
万历本、康熙本、乾隆本的《莱州府志》、《掖县志》等地方志书对七洞的名称,记述各异,开凿洞窟之后,为纪其事所立的《神山万寿宫碑》的记载应当是可靠的。地方志所载洞名虽异,但所开为七洞的数目则是一致的。碑文载:“山之间,洞有七,曰:虚皇曰三清、五祖、六真、长生、披云、灵官、女仙。”所有地方志均以为其记载有误,明明是七洞,而下面列出了八个洞名。其实,虚皇为“三清”之首,虚皇洞亦即三清洞,其断句当如上,据此这里所记的洞名中,并无“长春洞”。山阳上四洞当为三清、五祖、六真、长生洞,下二洞当为披云、灵官洞,山阴一洞当为女仙洞。据《掖乘》载:“披云真人宋德方所开,镌诸仙石像,共四十。上四洞,洞口并题字。一题‘元神众妙神洞’,一题‘神山洞天’,一题‘虚皇洞’,一题‘长春’,岩内有卧像。下二洞,洞口无题字。”由此,我们推测,开洞之初,洞口并无题字,题字为后人所为。我们认为,当初开凿仙洞的真正用意,“三清”当指虚皇元始天尊(玉清)、灵宝天尊(上清)、道德天尊(太清),“五祖”当指少阳帝君、正阳祖师、纯阳祖师、海蟾祖师、重阳祖师,“六真”当指刘长生之外的“全真七子”,“长生”当指刘长生,“披云”是指披云真人,“灵官”是指诸-神,“女仙”当指道教所尊的诸位女仙,这样的解释应当是比较合理的。
1966年文革中头像多被毁,石像被推倒。
1957年、1981年,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烟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柞村镇:中国北方(莱州)石材进出口基地,中国石材第一镇--柞村镇位于胶东半岛大泽山北麓,全镇土地总面积147平方公里,辖62个行政村,距市区8公里,距烟台青岛潍坊各100公里,省首三蓝线、威乌高事、德烟铁路构成三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网络,北行30公里是万吨级开放港口--莱州港。 这里花岗岩、大理石等矿山资源丰富。有芝麻白、樱花红、晶白玉、珍珠花、黑白花、金锈石、莱州青…… 柞村镇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