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下遗址
丰下遗址位于北票市城北约16公里的东官营乡小三家村丰下组,西临一条由西北至东南的季节河,河边有个自然屯叫丰富台沟,遗址在河西岸一块平坦台地上,台地高出河床约6米。发掘工作结束以后,回填保护,现为村民耕地。丰下遗址位于北票市城北约16公里的东官营乡小三家村丰下组,西临一条由西北至东南的季节河,河边有个自然屯叫丰富台沟,遗址在河西岸一块平坦台地上,台地高出河床约6米。发掘工作结束以后,回填保护,现为村民耕地。
1972年4-6月由辽宁省博物馆、辽宁大学等单位联合发掘。遗址为长方形,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800米。遗址内文化堆积较厚,一般为3米左右。最厚堆积达6米以上,遗址中有灰坑、房址、窖穴、石墙、陶、石器残件等。发现房址18座,其中圆形单间式12座,长方形单间式5座,方形双间式1座。房址直径(或长宽)一般在2米左右,最大达4米。
发现的遗物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及装饰品等。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有磨制光滑、刃口锋利的斧、铲、刀、锛等,分别用于砍伐树木、建筑房屋、铲土播种、割谷穗等,还有加工谷物的石磨盘、磨棒、石杵,狩猎或打仗用的石球、石箭头。骨制工具种类亦不少,有铲、锥、针、箭头、锯齿形器。
生活用具多为陶制。以夹砂褐色陶器为主,火候较高,烧成温度一般达1000度左右。器形种类很多,如蒸煮食物的三足鬲、鼎、盛器大瓮和各式罐、盆、碗、盘、豆等。
还有装饰品及其它。玉牌一件,玉璧一件,玛瑙珠6件,绿松石珠10件,骨珠2件,骨筷9件,骨片7件。
发现的遗物还包括粮食作物和兽骨。炭化谷物分为大、小粒两种,经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鉴定,大粒为稷,小粒为粟,是古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出土的兽骨中猪骨较多,羊、牛骨次之,猪骨大部分为成年个体,反映了家蓄饲养业的情况。
遗址南部还发现一座年仅七、八岁的小孩墓葬,随葬品有海贝、绿松石珠穿成的项链,这说明了当时存在着不分年龄与性别的氏族成员与商品交换。
该遗址文化层较厚,遗物丰富。丰下文化类型在其发展过程中,正经历着由原始社会逐步解体,亦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按遗址的文化特征,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类型。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