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省 > 太原市 > 晋源区旅游

龙山石窟

龙山石窟
龙山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山石窟地处太原西南,山中有北齐以来的许多石刻造像。原有北齐天保七年所建童子寺,金代被毁。现在部分小佛浮雕和一座燃灯石塔,塔高五点三米,塔基为六边形,上置浑圆灯座和六角形灯室,外有浮雕装饰,为我国现在最古老的石灯塔。

在原石门寺遗址,也有石窟,其中刻有三米高的释迦牟尼坐像,顶上莲花和壁上飞天具有唐代风格。附近还有“昊天观”,虽已残破,但道教石窟保存完好。石窟共有八个洞窟,即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0师龛、七真龛及另外两处辩道龛。这些石窟内,共有石雕像四十多尊,至今尚保存完好。

这些石雕风格朴实、庄重,衣饰雕饰简洁,与佛教石窟的雕塑风格有明显的差别。部分龛内,石窟顶部雕有莲花、龙凤等图案。

天龙山石窟景观始于南北朝时期。东魏时期,大丞相高欢在天龙山修建避暑宫,开凿石窟,修建寺庙,拉开了天龙山佛教史的历史序幕。石窟寺分布于东西峰间的悬崖峭壁之上,共计有25窟,500余尊造像。其初凿于东魏,历北齐,在隋唐时期达到极盛。石窟平面大多是面宽、进深相等的方形,三壁三龛式洞窟占到了全部石窟的一半以上。石窟寺的雕造技法较之北魏有了很大的进步,是石窟这种外来艺术形式逐渐中国化的典型实例,尤其是用圆雕法雕出的佛像,以三度空间的方式来表现,既有印度佛像高雅、柔和的特色,又有中国传统雕刻所具有的清新韵律或线条,使雕像具有神态高雅、体态丰满、姿态优美的特征,世称“天龙山样式”,后来成为中国佛教造像的基本模式。本世纪20年代初,石窟遭到帝国主义的严重破坏,石窟中的大部分精品被盗运国外,散失在日本和欧美等国。位于石窟下方的圣寿寺,初名天龙寺,创建于北齐皇建元年(560年),宋元时改今名,明代重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刹。此外,千佛洞、白龙祠、关帝庙、观音塔及柳子沟也都是天龙山的重要景观,古往今来流传有许多美妙的神话和传说。

在峰顶峭壁上共凿有8个洞窟: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0师龛、七真龛及两座辩道龛。龙山石窟有道教石雕像66尊、浮雕云龙8条和双凤藻井、仙鹤等许多浮雕。石雕风格朴实、凝练、庄重、衣饰简洁素静、褶皱分明,与佛教石窟雕像风格迥异。有的龛内两侧、前壁留有元代题记,是研究道教发展史和道教石窟的珍贵资料。

石窟自上而下,由西向东分为三组,虚皇龛位于龙山之顶,洞内雕有道教元始天尊及两壁20尊诸虚皇道君神像;三清龛位于虚皇龛之下,龛中正面居中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石雕坐像,通高1.5米,两壁6尊真人和6尊侍者雕像;卧如龛位于三清龛东侧,洞中石台上雕披云子宋德芳卧像,神态自然,泰然安详,后有2侍者作肃立状,龛顶雕有4龙盘旋,乃为道教全真龙门派修道用气之法“玉龙盘体法”的写实性雕塑。自西向东巨石之间三天0师龛内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及其子张衡、孙张鲁石雕塑像,各高1.35米,另有8侍者像作肃立状。其雕像形态、技法均具有唐代特征。玄真龛内有雕像3尊,主像玄真子张子和为道教正一派中著名人物,其雕法、形态与三天0师像相同。无凿辩道龛内雕有披云子与其师弟-全、门人秦志安讲经论道的3尊石像,龛右侧小门有一持书童子侧面而立听道不忍离去的情景,极富生活情趣。龛壁有保存完好的赞颂披云子功绩的赞词和自赞诗的题记,完全是元代道教徒修行生活的真实写照。龙山石窟中最有游览和探古价值的是七真龛,也称玄门列祖龛。有9尊雕像,门侧各雕青龙、白虎、仙鹤、云龙,既象征神山仙境,又真实地反映了道教全真七子讲经论道的情景。

特别提示

许多人会将太远郊区的龙山石窟和天龙山石窟混淆,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石窟。龙山石窟是道教石窟,而天龙山石窟为佛教石窟。

地址:太原市晋源区(市区西南约20公里,039省道西侧)

交通

火车站北出站口乘308路公共汽车在“西镇”下车,下车后往北走100米,从路西“难老水泥厂”标志的一条小路上山,一路经过“龙山滑雪场”,不算太远就到山脚了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周一-周日8:00-17: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0元

延伸阅读: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邻近的晋源区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石窟会感兴趣:
走遍晋源区

>>天龙山石窟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