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贵州省 > 黔东南州 > 天柱旅游

三门塘侗寨

三门塘侗寨

三门塘是清水江边的一个古老而又秀美的侗寨,属贵州省天柱县坌处镇管辖。位于天柱县东南面,距天柱县城40公里,清水江穿境而过,上可达锦屏、剑河、凯里,下可c通洞庭湖、长江,南面与湖南会同、靖州两县接壤,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三门塘依山傍水,总三江九溪之门户,扼内江外埠之咽喉,历史上是外三江的主要木材商埠。全村以古建筑、石文化、树文化、水文化、侗族风情著称于世,是北侗文化的代表村寨。

三门塘是清水江上最重要的一个物资集散地,大量的木材、药材、桐油等特产从这里运往湖南常德,并将那里的陶瓷、棉纱、铁器等生活用品运回来。可以这么说,没有清水江便没有三门塘。三门塘有5座古码头,分别为三门溪码头、刘家码头、王家码头、吴家码头、谢家码头。明清时期及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码头上挤满了木船,江面上漂满了木排。

三门塘90%的村民是侗族,10%的村民是苗族(嫁到三门塘的),讲侗语,也讲汉语,部分村民还讲苗语。全村有16个村民组362户1559人,有王、吴、刘、谢、蒋、李、彭、袁、印等19个姓氏,数百年来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三门塘村有三门塘、三门溪、喇赖、乌岩溪4个自然寨。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木材、种植、养殖、外出打工等,人均收入1200元,森林覆盖率达75%。

历史沿革

据史书记载,三门塘侗族属古“骆越”一支,为“五溪蛮”,称“五溪蛮夷”之地,被认为是化外顽民之所,清水江被称为“苗河”。明朝嘉靖年间,改土归流,三门塘属湖广道靖州营归化一图。万历25年(1597年)把归化二图到八图的地盘设置天柱县时,三门塘属归化二图。

三门塘是天柱、锦屏、靖州、会同四县接壤的大片地区上的四十八寨之一(即土司形式的寨,每寨都管辖着周边若干村寨)。宋元以后,清水江流域的杉木成为商品,长江中下游各省木商进入尚未设郡县的苗疆采购,三门塘以其地方势力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接纳外地客商,代客采购,运到三门塘水坞进行商品整修,按此地的检尺规则交付客商(在计量上,上浮17%左右)。这种买办式的营运方式,列入长江流域十几省共遵的《江规》,铁定了三门塘的商业利益,千年不变,解放后才取消。

三门塘,作为外江码头,各色买办人员、商品包装人员,都要接触外地客商,使三门塘人学会了汉语和汉文。同时也在待人接物、饮食、服饰、风俗习惯等方面吸收了汉文化思想。

由于三门塘地处古道要津,且河道平缓,明代被开辟为水上运输码头,专事木材营销,商贾云集,经济十分繁华,于清乾隆年间达到顶峰。碑上描绘三门塘:“诸峰来朝,势若星拱,清河环下,碧浪排空,昼则舟楫上下,夜则渔火辉煌,天地之灵秀,无处不钟矣!”。

靠水上运输富裕起来的三门塘人,于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大兴“义学”、“义渡”之风,教化乡民,兴修庵院宗祠,民居亭榭,修路架桥,开创渡口。明朝末年,便捐资创建义学,普及汉语汉文,历代增益,土改时,义学田可产稻谷2.5万斤。碑云:“舆梁已成,行人常颂利济;迷津可渡,过客不患崎岖。”并开场期赶集,设有木行、肉摊布店、米铺百货、饭馆旅店,人来人往,十分繁华。至今窨子屋和百年民房里,仍留有木商“斧印”,清晰可辨。

三门塘村:三门塘村是一个具有浓郁北侗风情的民族村寨,又属贵州省优先发展旅游民族村寨,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秀丽。三门塘村以宗祠文化、水文化、村文化、石文化著称,村周几百年以上的古树120余株,文物古迹众多,独具风格的“刘氏宗祠”(已被贵州省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盛名远扬,古石碑沿村里的“花街路”林立,吸引来自美国、韩国、新加坡、日本、新西兰等中外游客及国内著名专…… 三门塘村详细信息++

邻近的天柱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侗寨会感兴趣:
走遍天柱

>>金山溶洞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