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贵州省 > 黔东南州 > 黎平县旅游

少寨红军桥

少寨红军桥
少寨红军桥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黎平少寨红军桥,其实是一座杉木结构的木桥,南系飞机场,北致景色迷人的少寨村庄。桥下碧波荡漾,岸边村姑浣纱。青山和绿水,蓝天和朝霞,共长天一色,确是一幅八舟河畔的风光美景。已第几次走过少寨红军桥,我实在记不清楚了。

在我的印象中,第一次走过红军桥的时候,那是十五年前的端午节。那时,我和潘年英、麻哥等十个文友,在这里用一个十分原始的方式,纪念屈原,纪念在这里壮烈牺牲的先烈。我们光着身子,赤条条地从木桥上跳进激流的八舟河中,集体潜水默哀一分钟。我们的潜水纪念行动,惊动了这里所有的行人,特别是那些行走桥上的少女少妇们,她们惊奇地退缩到河岸上,用手遮双眼,又不时地从指隙中,窥探我们原始的纪念姿态。不过,那次原生态的潜水纪念举动,至今,仍成为这里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故事。

今年端午节,我们又来到红军桥上,拜祭了屈原,拜祭了在这里英勇献身的先烈,拜祭了“5、12”大地震遇难的同胞。今天,我们没有潜水纪念的行动,只是久久的默哀。

默哀之后,我们与八舟河畔的船家们一同高唱《渔舟唱晚》,寄托我们对屈原的哀思;我们与侗家姑娘一同高唱《十送红军》的大歌,寄托我们对红军的怀念;我们与少寨的少年学生们一同歌唱《中国加油,汶川加油》,寄托我们对大地震逝者的告慰。这些端阳歌声汇集在一起,犹如一坛酝酿百年的侗家糯米酒,陈酿在心中,让人如醉如痴,让人热血沸腾。当我睁开沉醉的双眼,四顾那绿色的崖岸,那北岸田野的千重稻浪,那少寨秀丽迷人的风光,顿然产生一种“游人桥上观佳景,梦幻仙境入眼中”的感慨。当然,这种感慨与眼前这醉人的山水画面和动人心魄的歌声,有着直接的联系,是它激我们浮想联翩,是它激我们想起这里古时那场经久不灭的烽烟战火,是它激起我们更加团结,不忘地震灾难,更加热爱伟大的中华民族。

《黎平府志》记载:明朝时期的一个端阳节,明王朝被南方土著民族抗击得社稷不宁,朱元彰皇帝,夜不能寐,命令楚王朱桢统领几十万军队前往黎平,镇压侗族农民起义军,吴勉率领农民起义军,英勇抵抗,抢占了少寨木桥南面河口,阻止明军渡河。河口战斗,非常激烈,明军伤亡惨重。当地一位老者向我们介绍:当年,这里两支手执长矛大刀的军队,大战少寨河口,战斗非常残酷,死尸遍地,血流成河。双方将士死亡八千多人。少寨山中的一个溶洞深处,至今,还残存有当年将士的迹骨。现在上少寨、下少寨,居住的人们,则是当年明朝军队赶走了这里土著人后,留居下来的后裔。

这里的土著人走了,走得无影无踪。明王朝在侗族地区发动那场长达六年之久的战争,却给黎平人留下深深的遗憾,因为这场战争对土著民族来说,是一个灭顶的灾难,战争使他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漂泊他乡。在距离少寨红军桥4公里远的地方,叫“十万坪”,这一地名,也是战争中留传下来的。清朝光绪年间(1876年)太平天-石达开屯兵这里,与清朝军队在这里发生了一场恶战,双方将士伤亡10万之众,故名:“十万坪。”

这座少寨河口的木桥,曾有一支三万多的红军队伍从这里走过。这支红军队伍,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第五次反围剿后,离开革0据地,选择了长征。在长征中,-反动派采取了经济-,空中轰炸,前堵后追的残-策,欲置红军于死地。1934年12月13日,天下挟雪雨,八舟河畔的树叶,结上了一层冰。-反动派,为阻止红军过河,把木桥全部炸掉。15日,红军先头部队,打进黎平,解决了县城内的敌人。1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了黎平会议,毛泽东提出了改变红军前进方向,放弃与湘西红二、六方面军会合,继续向黔川方向前进的军事战略路线,得到主持会议的-、-大力支持。红军部队,在黎平古城修整数天后,红军总司令部命令先头部队在距县城22公里的八舟河架设木桥,红军驱除结集在少寨400多名黔军后,发动群众捐赠杉木枋和门板,连夜在寒冷八舟河上,修建了一座长一百多米宽一米的木桥。19至20日,毛泽东、-、-、-等红军领袖和将士,胜利地通过这座木桥,向敖市、剑河、黔川方向前进。

走过了红军桥,我想:红军桥,不是一座简单的杉木桥,而是一座具有民族革命精神的用血液铸成的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生命之桥,是我们缅怀先烈们,踏着先烈血迹前进的生命之桥。

邻近的黎平县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桥会感兴趣:
走遍黎平县

>>东风林场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