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寿县旅游

寿县孔庙

寿县孔庙
寿县孔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西大街中段,有一座北向南的宏伟古建筑群,这就是俗称“黉学”的孔庙,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据《寿州志》记载:此建筑始建于唐,元代由城东南隅移建于此。占地面积达二万平方米,有坊、阁、殿堂等大小建筑物三十处。

饱经沧桑的孔庙,虽占地面积有所减少,但主要建筑物如大成殿、明伦堂等至今基本保存完好。特别是近年来经国家拨款维修,面貌一新,接待四方游客。第一进院前是牌楼式的“泮宫”、“快睹”、“仰高”三坊,斗拱飞檐,古色古香。第二进院正是半月形的“泮池”,常被人称之为“状元桥”。人们总爱扶栏登桥,俯视碧水游鱼。池北中轴线上为“戟门”,东耳房为名宦祠,西耳房为乡贤祠。由戟门进入第三进院,即来到孔庙的正殿——大成殿,殿面阔五间,深三间,是黉学主体建筑,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大成臀两侧有配庑,是放置从祀牌位之所。大殿前是一米高的石块月台,台周护以雕花石栏,台左、右是两棵参天银杏树,把大殿点缀得更加肃穆。从大殿左、右两则之“外堂”、“入室”二门即进入第四进大院,明伦堂居最后。现为县文化馆所在地。

寿县孔庙历史沿革

孔庙,有许多名称:如“儒学”、“学官”、“黉学”、“圣庙”等,现在群众称之为“黉学”。在封建时代称为“学官”、“圣庙”。现在寿县图书馆的馆址为孔庙附属建筑物——“文昌官”。

据文献记载:唐、宋时期,寿州孔庙建在城内东南隅,确切地址已不可考了。到了元朝时期移到现在这个地方。(即:西清淮坊)。从元代的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距今680年)至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距今122年)的500多年来,经过大小42次的重修与扩建,才具有现在的规模。

民国时期,这些建筑一部分受到损坏。民国十余年间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这里曾举办过“肓稚学校”、“职工学校”、“简易师范学校”等,把“文昌官”、“戟门”、“大成殿”、“两庑(即东西两边廊房)”均作为教室或宿舍。解放初期还做过粮食仓库等。

解放后,在各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心、重视、支持下,多次拨款进行整修或维修。可是“0期间”又受到极其严重破坏,许多附属建筑已不复存在了。现在将仅存的部分建筑分别介绍如下:

大成殿:房为五间,原碑文记载是:明朝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距今377年)曾经重修过(究竟何时建的已不清楚了)。清朝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距今267年)六月大成殿倒坍了,当时由寿州知州赵宗灵重修建立起来的。清嘉庆五年进行过一次大修,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距今190年)又加以扩建扩大了台址,更换了木梁柱,提高了椽口。成为现在的规模形势。同时又增加了两边厢房共四间(东西一边两间)。

两庑,(即两边廊房),原来两边各十间,共二十间,清嘉庆十七年重修时两边各增加了一间,成为现在一边十一间共二十二间。

戟门,五间,这是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距今473年)当时尊孔子为“至圣先师”,故设此门(名为戟门)。后来又经过多次修缮有新改动。现在的戟门实际已是清代建筑了。戟门两边各有三间房子,东边叫“名宦祠”、西边叫“乡贤祠”,过去存放着一些历史名人碑牌等以示祭祀,如东边祭祀有楚令孙叔敖、汉寿春令时苗、南唐清淮节度使刘仁赡、清知州李兆洛等,西边祭祀有唐孝子董召南等。这边祠现在是清代建筑了。

泮池(群众称之为状元桥),即:戟门前面的半圆形池子。原来这个池子是建在“棂星门”外面,是明朝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距今385年)卓司贾大兴修孔庙之风时修了这个池子(名为泮池)到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距今190年)绅士孙克任、孙克全等人捐资重修孔庙时认为泮池放在棂星门外不妥,故移至于棂星门内的(现在这个池子已是清代建筑了)。

棂星门,(此门始建时间不详),据历史记载,原来是木制的。明朝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距今480年)知州何东莱认为木制易腐坏,故改为石头房了。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距今248年)又在棂星门两边各建一门,东边叫“金声”、西边叫“玉振”,后来,又进行过多次维修(注:现在这个门是近期重建的,原来石头坊被“文革”期间造反派砸掉了)。

泮宫坊,即:现在大街对面的三座坊(门)(群众误称为午朝门)原来的这只是一个大照壁,到清嘉庆十七年绅士孙克任等重修孔庙时,把大照壁改为坊了,又从东西两边各增加一年坊(门),东边叫“快靓”西边叫“仰高”,后来又从横的东西两侧各增加一座坊(门),东边叫“德配天地”,西边叫“道冠古今”。这样就成为五座坊了。(“文革”后期为修西街将东西两坊拆掉了)。现仅剩对面三座了。

明伦堂,(始建不详)原来只有三间,明朝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8年距今456年),重修时改为五大间,以后就没有再扩建了,(现在明伦堂实际还是明代建筑风格)。

敷教坊,即:大成殿后,明伦堂前的三间建筑,原名叫“广大高明坊”,明嘉靖二十八年知州栗永缘把名字改为“敷教坊”,在清光绪六年(公元1881年距今123年)前已倒坍了,现在的敷教坊是近期重修的。原来敷教坊两边有两个门,东边叫“升堂”,西边叫“入室),(现已不存在了)。

魁光阁,(现在群众称之为“魁星楼”),原来魁光阁前身有一座叫“青云楼”,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78年距今426年)寿州人刘继英等人所建。后来倒坍了。到了清朝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距今225年)才在原来的“青云楼”旧址重建的“魁光阁”。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距今183年)又进行维修,解放后人民政府又多次拨款维修,所以保持至今。

文昌宫,(即:现在县图书馆馆址)(原文昌宫原貌已不存在了)。文昌宫是孔庙一大附属建筑,在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距今291年)有个训导叫丁济若的,他在这里办所学校叫“义学”。以后改名叫“魁神祠”,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距今225年)把文昌宫改叫“魁神祠”。实际“文昌宫”的建筑也是清代建筑。

孔庙其他附属建筑很多,寿州的孔庙原来的规模很大,气势很壮观宏伟,由旧社会的破坏和毁坏,后为“0”又遭破坏,很多建筑已不存在了,如原“津宫坊”、“五座坊”为修大街拆去东西两坊,前面的“大照壁”、“大牌坊”、“文笔亭”、“上下马碑”、“四个龟驮碑”以及现在剧团院内的“节孝坊”、“节孝祠”明伦堂东边的“崇圣祠”等等。

以上材料是在“四清运动”后期原来省委书记李葆华同志来此参观批示后,我们请司徒越老先生查阅有关历史资料撰写的“寿县黉学(孔庙)历史沿革”。由于“文革”期间又遭极其严重的破坏,现就仅存的建筑以及近期修复的部分建筑简要作以重新整理,作以介绍,以便大家作进一步了解孔庙的历史情况。如有不妥,请阅者指正。”

保护范围:东至奎星楼,南至三坊以南10米,西至原实验小学东墙,北至明伦堂外5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大卫巷,南至沙果巷,西至南北小长街,北至原黉学粮站前小巷。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孔子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邻近的寿县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孔庙会感兴趣:
走遍寿县

>>寿县报恩寺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