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哈达杜松群
杜松是张家口的稀有树种,属柏科刺柏属,温带山地针阔混交林常绿乔木或灌木树种。喜光,不耐庇阴,不宜人工栽种,不易生长。在京西最有代表性的杜松群,当属尚义县乌拉哈达杜松群。
从张家口出发,沿郭花公路驱车北上,在小蒜沟镇西北不足二公里处,有条乌拉哈达河。顺河而上约二公里,东侧有一座小山丘,当地人叫黑龙王庙山。仰望山丘西侧石质山坡上,一片葱绿茂盛。在坝上冬季万物枯黄的背景下,这一片绿色显得格外醒目,那便是乌拉哈达杜松群。对面河畔的村庄叫乌拉哈达村,杜松群因村得名。
据有关资料介绍,这是一片天然林。目前共有成树380株,林地面积31.6亩,或成片或几株分布于黑龙王庙山的周围。最高株约7米,最粗株直径约0.5米,最大的集中片近百株。
近看杜松,棵棵都像被人工修剪过似的,密密匝匝的针形叶将树枝、树干团团围了起来,几乎都呈尖塔形,像宝塔、像利剑、像发射架上即将一飞冲天的运载火箭。拔开外面的叶,里面一根直立的主干一直向上,周围是错综生长的枝条,四季都饱含生命的活力。置身于杜松群内,感受着那一片勃勃生机和那一份清凉惬意,你会真正理解生命的顽强、坚韧与博大。
这片杜松群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无法确切考证。极有可能是候鸟在别处吃食到松籽后,粪便落到这里,长出第一颗,后逐渐繁生而来的。杜松群中,最老的一棵至少有150年以上的历史。据村里70多岁的老人们讲,他们小的时候这棵树已经很老了,这足以说明杜松群年代的久远。
对乌拉哈达杜松群的神秘来历,当地有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相传古时候,乌拉哈达一带水草丰茂,牛肥马壮。后来,几个游牧部族为争
夺这块风水宝地连年打仗,搞得-人怨,民不聊生。玉帝为惩罚那些发动战争的人,下令四海龙王三年不给这一带下一滴雨。一时间,赤日炎炎、风沙弥漫,河流干涸了,草木枯死了,庄稼颗粒无收,草根树皮都被人们挖光啃光了。这时,到东海去的一只仙鹤路经此地,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灾难深重,非常难过。便到东海龙王那里请求救救落难的百姓。东海龙王不敢违背玉帝的旨意,但又不忍生灵遭受涂炭,就悄悄地把一粒仙树种交于仙鹤,让他带到乌拉哈达。仙鹤把树种吃到肚子里,又飞回到乌拉哈达把仙树种便到了村东山丘(黑龙庙山)的石头缝里。不多时,奇迹出现了。山上长出了一棵又高又绿的大树,又过了不久,干涸的河里开始流动清澈的泉水,荒凉的山野有了绿色……百姓们得救了。后来,仙树越长越高,也越长越多,成了现在的杜松群。
大约清朝同治年间,当地百姓在杜松群山坡上建了一座黑龙王庙,将“龙王爷”供奉于庙内,用来祭祀求雨。相传,“龙王爷”塑像手中常执一不足半尺的杜松枝,环面刻有“白沙细雨、三日有雨、风多雨少”等古文字。来人祭祀供奉后,将松枝放于自己头顶,松枝落地后环面向上内容即是求得的“天气预报”。据说相当灵验的。从此后,农历六月二十三、七月初二和整个正月都要上香供奉,求得神灵保佑。当然那些活动都有很强的迷信色彩,不足为信。后来黑龙王庙在0中被毁掉了。直到现在,村里人对杜松群的“灵气”和“仙气”仍然深信不疑,非常敬重。村里没有人敢去损坏一根松枝,没有人敢到松群周围放牲口,据说那样就会触犯神灵,引祸上身。这方面,当地人会举出无数的例子,更让人感到杜松群的高深莫测。
久远的神话传说已渐渐模糊了,昔日热闹异常的黑龙王庙也只剩下片片遗迹,留下的只有那逾百年依然苍翠如新的棵棵杜松。置身于松林内,有习习清风拂面,有花鸟草虫相伴,感受着杜松群如同天外来物一般的那份挺拨、那份仙逸和那份神秘,倒也是别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