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洞
为虞山著名洞泉胜景,位于虞山西麓原白云牺寺内,该寺毁已久,先仅存山门。进山门数十步,便见此洞,称“小石洞”。
洞深三米多,上窄下宽,沿石级而下,地层左侧石崖覆盖如屋,可容十余人。唐陆广微《吴地记》据传说称此为“太公吕望避纣之处”。洞底正中为泉池,碧水清澈,洞上之天云树影皆入池中。池壁有“露珠泉”、“天下名泉”醒目石刻。泉从石隙溢落如珠,入池琤琮可闻。泉水甘冽,为烹茗上品。
洞口有明代藤溪草堂所遗紫藤一株,主干胸径0.25米,高约10米,根围一抱,分为数珠,盘根虬枝,盘缠向上升攀。由于洞势深邃,加以洞顶古藤覆盖,洞内冬暖夏凉,气温宜人,游人至此,如入仙境。
相关知识:此石洞所处之白云栖寺,据方志载,初时明代在洞旁建佛庐草堂。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邑人孙祈福斥资增修,历时七载广筑房屋五十余间,重阁飞楼,气势恢宏,取名“白云栖寺”。嘉庆间钱朝锦、言尚炜等重修,并在洞上建“泉亭”。清咸丰十年(1860年)寺毁,后略加修葺,已不复旧观。洞四周本有众多石刻、碑记,如乾隆摹刻米芾“梵天游”额、赵孟頫书《陋室铭》、嘉庆孙原湘撰吴蔚光书《小石洞创寺置田记》、道光翁雒画、钱泳撰《梅花溪居士像传》等,惜因岁月久远均已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