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北省 > 黄石市 > 阳新县旅游

楚江锁钥半壁山

楚江锁钥半壁山

半壁山地处富池江畔,奇峰拔地而起,矗立长江南岸,直逼中流,与鄂东重镇田家镇隔江相对。民间传说秦始皇挥动赶山鞭,将上游黄石市江岸的一座山劈开。此山半壁留在原地,即今西塞山;半壁顺江而下,流至富池畔,遂名半壁山。故半壁山与西塞山分享上壁、下壁美称。半壁山一面临江,悬崖高逾百米,蔚为壮观。大江在此处突然被锁窄,平水季节仅宽500余米,系万里长江三峡以下最狭窄处,犹如咽喉门户。崖下江流湍急,惊涛击岸,慑人心魄。昔人有诗云:“突兀峥嵘半壁山,长江锁钥挽狂澜,巍然门户雄三楚,浪击风雷出险关。”

半壁山,位居鄂赣要冲,扼控长江上下,为九省通衢的武汉之东大门,古来兵家必争之地。自汉末以来,孙吴大将甘宁、唐节度使杨行密、南宋民话英雄岳飞、元代红巾军首领徐寿辉、元末争天下的朱无璋和陈友谅、明末清初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的军队,都曾在这一带驰骋纵横。

1853年春,清廷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派安徽巡抚江忠源率水陆两驻守半壁山。10月,西征之太平军克九江后扬帆上驶,直取半壁要塞,击溃江万余部众,缴获其全部战船。太平军遂在山上结营垒5座,于江面横贯铁索3道、篾缆7道,以防清军顺江东下犯天京。1854年10月,湘军首领曾国藩遣兵东进,太来军的半壁山江防首当其冲。由石镇仓、韦以德率领的太平天-,

与湘军中路军彭玉麟部连番血战,相持半月之久。11月,湘军南路军罗泽南部移师与彭部会合,与太平军守军再战。石、韦所部寡不敌众,将士被砍杀千余,因舟覆溺死千余,从峭壁坠江数千,一时“平地血流,崖有殷痕,江之南岸,水皆腥红。”半壁失守后,太平军迅速在山下重结营垒,横江铁索系如故,湘军水师仍无法逾越东犯。12月20日曾国藩亲自指挥水路两路夹击太平军,用新式洋炮狂轰牛肝矶炮台和吴王庙营垒,以洪炉大斧熔凿铁索。太平军腹背受敌,孤立无援,血战中伤亡近万,尸浮江面,虎船俱毁,铁索沉江。湘军亦遭重创,不少将领毙命。此役对当时战争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三十年后的1884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中法战争期间奉清廷之命,派员至半壁山筹建炮台。

1927年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十九师张轸团在半壁山一举击溃军阀孙付芳第八军第二师,占领炮台及马鞍山阵地。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史上,半壁山更是声名远播。抗日战争期间的1938年4月,国民政府军第九战区第二兵团炮八团、炮十团、炮十四团和半壁山要塞守备队,在半壁山一线炮台布各种炮40门,重炮布于山之西侧,以控制田家镇。6月上旬,武汉卫戌总司令部调派一个加强旅总兵力7200人驻防半壁山,扼守武汉东边门户。全旅官兵同仇敌忾,签名宣誓“愿与半壁山共存亡”。9月,日军陆海空联合,疯狂进攻半壁山要塞。中国守军顽强抵抗,激战半月余,重创日军。终因阵地尽毁,半壁山沧陷。此役抗日将士阵亡824人,伤278人,英雄的鲜血又一次染红了这块土地。

半壁山古战场遗迹处处可见,东南侧滨江处,古炮台遗址保存完好,系用石灰、糯米饭掺合堆筑而成。江上乘船,可浏览临江绝壁上的三块摩崖:“铁锁沉江”,直书,摩崖面高3.5米,宽1.5米,湘军水师统领彭玉麟1854年书写;“东南半壁”,横书,摩崖面高1.5米,宽2.5米,总兵丁泗滨1864年书写;“楚江锁钥”,横书,摩崖面高1.4米,宽4.5米,清将杨岳斌1884年书写。位于山西侧盛家湾的“千人冢”,1854年堆筑,内埋太平军阵亡将士尸骸难计其数,由当时任半壁山渡口哨所头目的王文明立碑并撰468碑文,此碑现在省博物馆。

半壁山及其周边地区文物古迹荟萃。1981年发现半壁山新石器时代至东周遗址,1984年又发掘出战国时期的陶鼎、龙凤铜镜等。同年又发掘出小泡儿山楚墓。墓主为官家女性,随葬品众多。东南5-10公里,有三国甘宁墓、港下古矿冶遗址、上巢湖黄家的古金桂、古牡丹。西北3-10公里,有深邃宽阔的地下溶洞袁广洞,宋代知府范忠宣书写的“梅山”摩崖;有红军、新四军、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和解放军渡江作战的老渡口。

邻近的阳新县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江会感兴趣:
走遍阳新县

>>七峰禅林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