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增城区旅游

瓜岭古村落

瓜岭古村落

瓜岭古村是典型的岭南水乡风格。水道、荔枝林、碉楼、祠堂、民居的布局在战乱时代,有战略性意义,水道环绕全村,起到护村的作用,岸边有全村最高的建筑碉楼(相当于现在9层楼高),可以观察远方的敌人;对岸有生长上100年的荔枝林,相当茂密,丰收的季节,场面应该十分热闹;民居在村的最中央,祠堂以及大型的建筑成一字摆开在水道的岸边,能防御外敌入侵,起到保护村民的作用。

瓜岭村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这里有广州惟一的水上清代建筑民居群。据说在公元1856年前后,就有当地村民乘坐三支桅船到海外谋生,加入到美洲的淘金热潮,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更有大批村民到新西兰等地谋生。因此,只有700多人的小村,却有2000多乡亲旅居在海外,多数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也有一些。

瓜岭村是个华侨村,所以村子不大,但族人遍布世界各地,可贵的是,有人走出去,有人留下来,有人愿意看看世界,有人珍惜身边的机会。

每年都有海外游子回古村祭祖,他们其中有的人已经在海外生活了五六代,有的人不会讲汉语,在家乡也几乎没有什么亲人了,他们总是在碉楼前照张像,算是“回家”的纪念。

小小的村子有祠堂,有学校,有碉楼,有着上百年的历史,虽然小但是却有丰富的内涵。前后左右都是崛起的城市,所以和其他古村比起来,瓜岭村更像是一个水乡的标本。

瓜岭村是著名侨乡,有700多村民,侨居海外的华侨反而是当地人口的几倍。可能正是因为这些华侨的努力,瓜岭村能够领风气之先,古村内建筑类型丰富,村落布局严谨,既有明清时期典型的岭南民居,也有深受西方建筑影响的碉楼等建筑。

瓜岭村有两座碉楼,矗立在从瓜岭村流过的瓜洲河之上的叫做宁远楼,四层高,三层以上的四隅各置1个小碉堡,因而被称作是四角碉楼。

水上碉楼有其独到之处,首先如遇外敌入侵,可以拉起与河岸相连的吊桥,这样碉楼就变得易守难攻。

碉楼首层正中有一块石碑镶嵌墙中,记载着建楼的经过。修建碉楼是因为从19世纪50年代起瓜岭村就不断有村民出洋谋生,村里多是妇孺,仅1919年,土匪就进村绑架了侨眷36人。1928年,为防盗匪劫掠,该村旅外侨胞捐资修筑两座碉楼,其中一座就是宁远楼。抗战期间,该碉楼还抵御过日本侵略者,现在还可以看到碉楼铁窗上的弹痕。

村子以果树种植为主,以村子为中心,一河两岸,里层环绕着荔枝树,外层环绕着大香蕉树。从村中间流过的是瓜洲河,河水从村子以南的香山流下,一路汇入东江。河上一座石桥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名为东安大桥,据说修桥之前,村民都是摆渡过河。以前河水清澈,里面多有鱼虾。河两岸全部是荔枝树,想来春天荔枝开花,洁白一片,满河飘香,而荔枝红时,倒映在碧波之上,又是别有风味。

河西岸,小村最宽阔的一条街道叫旧街,临街的是祠堂、书院,全部朝东而立,共有八间祠堂,多是两进的格局,比较简朴。规模最大的是四房黄公祠,是三进布局。11条狭窄的麻石巷分列其后,背后是大约200间新旧民居,既有锅耳房,也有小别墅,布局已经不是特别整齐。

河东岸是荔枝林,河涌两个小小的分支,大约二三十米长的小支流,里面各停泊着一艘龙舟。每年端午,村里都会将龙舟沿河道划出,与各村竞赛。据说其中一艘龙舟参加今年广州的龙舟比赛,还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划龙舟对于岭南水乡来说是一件大事,所以村史上对村里的龙舟还有详细的记载,解放前村里有三艘龙舟,解放后先后翻装和新装了三艘,都停在岸边,等待来年的比赛。

雕楼建在河上,用一个吊桥和岸边相连。站在雕楼顶上北望,河边高速公路旁是一座小小的北帝庙,始建于乾隆年间。村子北边的高速路连接广州和东莞,瓜岭村距离两地均不超过半小时车程。高速公路对面就是新塘镇区。瓜岭村以南,远远可以见到南香山,山脚下是新塘的沙埔镇。

两边现化化的建筑构成遥远的天际线,显得被荔枝和香蕉树包围的村子颇有几分世外桃源的味道。

邻近的增城区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古村落会感兴趣:
走遍增城区

>>畲族风情村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