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喜山
燕喜山座落在市区巾峰山脚下,山内古树苍苍郁郁,奇泉怪石众多,亭台楼阁遍布,摩崖石刻随处可见。
从连州市区番禺路连州中学进入燕喜山,只见一座牌坊高6米,宽6.5米,青砖黄瓦,古色古香,横批有草书“燕喜”二字,上有一对联“吏部文章高北斗,连州水石冠南陬”。这是连州人引以为自豪的经典名句。正门外侧各有一耳门,耳门上有唐朝吏部韩愈草书“鸢飞”、“鹏搏”。跨过牌坊,回头一望,横梁上有“引人入胜”,也有一对联:“天泽涌泉流入与双清寻活水,巾峰垂地脉境缘一览小群山”。沿着古朴庄重的青石板路往北走数十米,便是铁城亭。亭虽不大,却很有纪念意义。1938年秋,日本侵略广州,国民党省政府迁往连州,省政府主席吴铁城在燕喜山向全省人民发出抗日号召,并题写“多难兴邦”,勉励民众,抗击日寇。次年,州民为纪念吴铁城这一盛举,兴建了铁城亭,并把“多难兴邦”石碑置于亭中。与铁城亭相望的是流杯亭,始建于北宋元祜六年,乡绅们利用天泽泉的溪流,在亭前的草坪上开凿了一条婉蜒曲折,形似酒杯的浅渠,泉水从浅渠中平缓流过,官吏文人围在池边,仿照晋人曲水流觞的式样,斗酒赋诗。在池的源头放下一个酒杯,有时也以桃花代替,任其随水漂流,杯子漂近谁,谁就饮酒一杯,并赋诗一首。流杯——饮酒——赋诗成了连州文人的雅兴,同时也激发了连州文人的诗兴,并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明代诗人张碹写道:“凿石成渠注碧波,时清偏觉燕游多。不知今日衣冠会,盛事何如晋永和。花时载酒作春游,手把花枝作酒筹。醉眼只疑天地小,黄河九曲涨春流”。再折向南面,见有一巨石,头尾形神兼备,似巨龙摆尾。上有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卧龙亭,与之隔路相望的是振鹭亭,亭内有一张在天然岩石上凿刻的象棋盘,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象棋盘。文革期间被--破“四旧”,捣毁了一小角,使对弈的一方在首发阵容上少了一驾马车的容身之地。从振鹭亭拾级而下,就到了闻名遐迩的燕喜亭,《中国名胜词典》、《中国楼阁亭台》均有记载,燕喜山也因燕喜亭而得名。该亭始建于唐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为吏部员外王宏中所建,是古代官吏文人设宴消闲的场所。六年后,韩愈命名为燕喜亭,取《诗经》“鲁侯燕喜者,颂也”之意,并拱《燕喜亭记》。道光二十六年(1847年),书法家戴熙手书燕喜亭记,刻碑置于亭中,1938年,中华国民政府主席棚森题赠燕喜亭楹联。其实燕喜亭很普通,绿瓦黄檐,飞檐挑角,四根红柱四个角,占地不过几十平方米,看来看去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它的历史它的文化,令历代文人反复咏颂,历久不衰。在亭的四周石壁上,前贤留下的手迹随处可见,其中有唐代文学家元结、刘禹锡、韩愈,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南宋宰相张俊、学者张拭,明朝诗人游朴,清朝学者徐琪等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也有附庸风雅之徒的“到此一游”之类的石刻。坐落在连州中学燕喜山的刘禹锡纪念馆,飞檐斗拱,采用朱红色的支柱,无不透露出中国古典式宫廷建筑风格,显得古色古香。古朴雄伟的纪念馆经精心布展后显得魅力四射:灯光、壁画、诗词、铜像等场景的搭配,烘托出一种丰富多彩的历史厚重感。
燕喜山,有很多亭,吏隐亭、十咏亭、君子亭、会友亭、醉翁亭等十几个。也有很多奇石,醉翁石、飞燕石、金鸡石、双剑石、仙人碗、仙猿石、金龟石等。还有很多名泉,天泽泉、北山古井、廉泉、涌泉、飞练瀑等。每一个亭,每一块石,每个泉都有其历史文化。燕喜山见证了连州历史,又浓缩了连州文化,它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连州人奋发向上。一楼内设刘禹锡雕像、诗词文章、遗址展览等,特别是其中十多幅精美的中国画,是结合刘禹锡在连州留下的诗歌精选进行创作的,历时两个多月,用形象手段反映刘禹锡在连州的历史是其中的亮点。整个一楼通过艺术手法系统地复原了刘禹锡在连州4年半时间所带来的变化和功绩,二楼则是全面介绍连州历史文化的展厅,三层是连州现当代成就展。纪念馆开馆后将成为连州重要的文化项目和新的旅游景点。
南宋绍兴年间,连州知州陈奕为了纪念北宋时的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在燕喜亭前修建“君子池”。唐贞元二十年(804年),因韩愈在此作“燕喜亭记”,载“池曰:君子之池”而得名。 原池浅小,九十年代连县人民政府拨款凿疏成现状。
卧龙亭位于连州市连州中学燕喜山上。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连州知州陈奕兴建,因亭侧有卧龙石而得名,多次重修,现存建筑为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重修。 亭坐面向北,单檐布瓦歇山顶,绿琉璃瓦当剪边滴水,砖砌四檐柱,内置四木金柱。 1996年7月连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连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保护。
铁城亭始建于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现存为1982年在原址重建的建筑。 1938年冬,省长吴铁城拨款修葺保护燕喜古迹,校长杨芝泉兴建了铁城亭并把“多难兴邦”碑置于亭中。文革期间铁城亭和石碑被破坏。 2011年连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连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保护。
连县抗战纪念馆前身是燕喜山四角楼,位于今日的连州中学校园内,始建于1916年,由连州城雅窑岗人张家齐所建。该楼单檐歇山顶,上为阴阳板瓦面,正脊板瓦叠置。设木楼梯、木楼板,西面一、二楼设砖砌檐柱的回廊。抗战时期,广东省政府机关多次搬迁到连县办公。后来中共地下党曾在此作为秘密联络、开会地点,是连州市较重要的文物建筑,具有较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2011年7月公布为第二批连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刘公祠始建于1945年,门额塑“唐相刘公几之堂”,该祠于上世纪80年代被拆。为纪念唐代连州籍宰相——刘瞻,在连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刘公祠得以重建。刘公祠展示了刘瞻清正廉洁的一生。该祠面积660平方米,祠堂门前三对旗杆石,是纪念刘景祖孙三代均为进士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