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魁塔
斗魁塔,始建于清乾隆12年(公元1747年),位于资江南岸龟台山下,耸立在益阳三桥左边,是一座七层花岗石宝塔。
斗魁塔与江北三台洲上的三台塔,隔江对峙,遥相呼望。古人在资江两岸,县城东门之前修建两座宝塔,其含义有二,一是锁龙镇妖,据说每到春夏之交,大雨连降,资水里一条发怒的黄龙便伙同河底的妖怪一起兴风作浪,淹没两岸田土,危害两岸人民,人们在江边建宝塔,希冀能镇河妖锁黄龙。二是在县城东门之外,建一对宝塔站岗,以构成一道威武雄壮的县门,使航行在江上的船只排筏,感到千年益阳古城的“威武”。
龟台山下的宝塔,命名为斗魁塔,寄托了千万邑人对益阳文运兴旺的向往。位于资江南岸的龟台山,依山傍水,景色秀丽,从宋代开始,就是一处名扬远近的读书讲学之地,清代称龙洲书院。相传天上众星向北斗,而北斗七星中,第一颗星叫魁星,主宰文运兴衰。邑人期盼益阳文运兴盛,多出人才,于是就以北斗魁星来给宝塔命名,让魁星在益阳显灵,保佑益阳多出人才。
神灵保佑虽是迷信,但龙洲书院优美的读书环境,良好的学习风气,确曾为益阳培育了不少名人。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张昆弟、熊亨翰、袁铸仁,0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曾三,文坛巨匠周扬、周立波等,都是龙洲书院的学生。
斗魁塔,塔高七层,高度为29.175米,全部用花岗条石砌成,内有旋梯,可登上塔顶。斗魁塔顶曾在1873年遭受雷击,邑人随即进行了维修。到1969年时,发现塔顶倾斜裂缝,为防止事故发生,当时城建部门对顶上两层,进行了拆除。
1998年,益阳市人民政府对该塔划定了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加以保护。保护范围:以塔为中心,东西延伸至50米处,南至二中围墙,北至资水南岸;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30米处。
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市政府已启动“一江两岸风光带”项目工程建设,目前正在对斗魁塔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