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生态博物馆
侗族生态博物馆
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是一座以县城侗族博物馆为中心,以独峒座龙至高定沿途15公里包括9个侗族村寨为辐射面,集侗族寨门、鼓楼、风雨桥、民间艺术、民风民俗与田园风光为一体,采取“馆村结合、村馆互动”的保护方式,是国内外所有生态博物馆中的新模式。保护区内有侗寨9个,鼓楼28座,廊桥13座,寨门13处。
座龙寨,始建于1487年,自然协调地分布在舒缓的斜坡上,村前村后绿树成荫,清澈的苗江河从村前蜿蜒而过,如玉带飘拂,似飞龙摆尾,风景优美,民风淳朴。远看,山寨分聚两处,形如蟒龙双眼,注视远方。近看,寨中融风景林、寨门、鼓楼、吊脚楼、戏台为一体,是个典型的侗族村寨。全寨共有住户150户,人口688人,风雨桥一座,鼓楼两座,其中风雨桥为单层瓦面,建于1836年。座龙鼓楼始建于1833年,攒尖式,高10.6米,为五层檐瓴。
八协寨,始建于1503年,有风雨桥2座,鼓楼1座。八协巩福桥建于1826年。
平流寨,始建成于1503年,共有四个基本相连的自然屯,现有风雨桥一座,鼓楼一座,其中平流赐福桥建于1861年,1951年重建,歇山式,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流鼓楼建于1987年,攒尖式,高16米,九层檐瓴。
华练寨,始建于1504年,现有住户461户,有风雨桥1座,鼓楼3座;
岜团寨,始建成于1603年,有风雨桥3座,鼓楼2座,其中岜团桥始建于1910年,歇山式,人畜分道,正道是人行往来的通道,副道则是给牲畜通行,是侗族木式立交桥,全长50米,二台一墩三亭十廊,与现代的双层桥有异曲同工之妙,建筑学家们对这座风雨桥的建筑艺术最为叹服。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定寨,始建于1573年,位于三江县城西北约50公里的独峒乡三省坡脚底。西邻贵州黎平县,北邻湖南省通道县,五百座吊脚楼,依山傍水,鳞次栉比,七座按宗族建的鼓楼,飞檐叠翠,互相争艳。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十一层瓦檐的独柱鼓楼,始建于1921年,1990年重建,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楼只有一根主柱,通过横枋与四周边柱相连,造型罕见,颇具匠心,显示出侗族人民超凡的智慧。另外有风雨桥1座。
此外,侗族生态博物馆还包括独峒寨、牙寨、林略寨等。目前在生态博物馆所辐射的9个村寨中,有8户被三江命名为文化户,这些文化户擅长民间文艺,传承了侗族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所收藏的各种侗族生活用具中,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侗族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
在离独峒乡政府所在地不远的三省坡的山顶上,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大塘坳水库,由山泉水汇集而成。四周风景秀丽,特别是春天,漫山遍野都是鲜艳的杜鹃花。集农田灌溉、旅游观光为一体,是避暑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