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文庙
文庙位于县城南街,始建于元代至元丁亥年,西域人鲁克得礼任县令,得议集资修建文庙,戊子年春动工,已丑年冬落成。明代弘治年间,知县周书又迁到城北,明嘉靖末年,县令王调元又迁到东街,万历辛卯,县令封嘉诰又迁到渭北山麓,天启丁卯年县令赵守成又迁到城外面还建有名官祠、乡贤祠、忠孝祠。此处有有戟门、泮池,棂星门、义路、礼门等附属建筑。戟门是指宫门,文庙又是学宫,泮池则是学宫前的水池,状为半朋形。所谓棂星(天田星)、宋代仁崇天圣六年,在效外筑台祭天,置灵星门,后来移用到孔庙,意思是似尊天之礼尊孔。义路、礼门、是棂。据《孟子•万》尖义、路也;礼、门也。维君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指正义之路,礼仪之门。”
文庙祭孔为历代县内祭祀最为隆重的场面。据巩建丰撰《伏羌县志》记载:“至圣先量孔子以二、八月上丁日祭。先期省牲,至日知县行正献礼教官分献东西,哲典史分献东庭、西庭,以首贡代之,惟崇圣祠是日子夜学官司行先祀之,礼成,然后同祭。文庙在民国初年被作为省立甘谷中学。里面的建筑后来被改建。90年代末在旧城改造中两庭被拆,惟保留下来大成殿,在原址基础加高。
文庙所在建筑中,现仅存大成殿。大成殿在文庙中心位置,重檐歇山顶,长29米,阔18米,殿正面5间,进深4间,采用蜀柱前后廊式构架。檐柱与金柱间施挑尖梁,穿插枋,作为两排柱子的联系,并在金柱间按檐步举架施用承檐枋,将檐椽搭置在承椽坊上,构在第一层屋面,并在下层梢间金柱一缝施挑尖顺梁,在挑尖顺梁上,由山面正主檀心内退一廊步架处载童柱支承上层屋檐,作为山面上层的檐柱。为增大承载力,并在顺梁下设随梁。外观出檐较浅,斗拱比例较小,重檐采用假铆,但未刻华头子。候昂嘴、耍头,凤凰台完全沿袭了元代作法。
两层斗拱作法基本相同,上层柱头组合为下铆、假铆。第二挑内转华拱上,承上承平期枋。假铆下皮曲线皆延华拱,上承四椽能,之上施五架梁,承托老檐檀,五架梁上施平梁,平梁正中设脊瓜柱,柱脚设角背,柱上脊枋置党组书记道拱,与麻叶头形拱相交接襻间,脊檀两端设较细叉手,明以前叉手较粗。大成殿屋面由绿黄两色琉璃瓦履盖,兽吻散佚。山面陡峭,角角轻盈起翘,玲珑精巧,气度非凡,既有庑黄建筑雄浑的气势,又有攒尖顶建筑俏丽的风格。它是庑殿或四角攒建筑与悬山建筑的有机结合。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孔子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