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陕西省 > 西安市 > 莲湖区旅游

大学习巷清真寺

大学习巷清真寺
大学习巷清真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学习巷清真寺

大学习巷清真寺位于大学习巷路西,因处化觉巷清真寺之西又称西大寺。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该寺创建于唐神龙元年(705年),是西安最古老清真寺之一。

寺院建筑形式,略同化觉巷清真大寺,唯规模较小,而寺内亭、台、殿、阁布局得当。寺门对面有砖雕纹饰大照壁一座,门外临街有四柱三间石牌坊“敕建陆次”石额,镌于牌坊门楣。省心阁是该寺主要建筑之一,相传建于宋代。明郑和四下西洋回来后重建为四角形式建筑,三层三重檐。后面是南北碑亭,南碑亭内是著名的“郑和碑”,即《重修清净寺碑》,大殿前为一宽大月台,周围环以石栏。大殿门首悬挂慈禧手书“派衍天方”牌匾,殿内前中为窑殿,上方写有古兰经原文,是著名“土耳其”书法,右边是阿訇演讲台。大殿面积500多平方米,可容纳500人同时做礼拜,墙壁四周有花草图案,套刻《古兰经》和阿拉伯文。整座寺院,庄严肃穆,紧凑和谐。明永乐十二年(1413年)郑和第四次出使西洋,曾到该寺邀请掌教哈三随往任翻译。

西安西大街以北,是回民聚居地。在那里有两座规模宏大的清真寺很著名。一座是化觉巷的清真寺,一般称作“东大寺”,一座是大学习巷的清真寺,一般叫做“西大寺”。这两座清真寺一直是西安地区伊斯兰教的活动中心。

据唐代王鉷所撰《创建清真寺碑记》记载:“及隋开皇中,其教(伊斯兰教)遂入于中华,流衍散漫于天下。”由此可知,伊斯兰教是在隋文帝时传入中国的。而清真寺的兴建大抵在伊斯兰教传入后150年左右,只是因种种原因,屡建屡毁。唐时所建清真寺已无踪迹,西安城内保存较完整的清真寺就是今东、西两大寺,它们建造的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宋元时期,极有可能是明清时修建的。

位于今大学习巷的西大寺,据说始建于唐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84年),由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敬德监造。但考察其建筑,已全无唐代风貌,实难成说。倒是有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由刘序用汉文和阿拉伯文撰写的《重修清净寺碑记》和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所立的《敕赐清净寺碑记》,西大寺的修建历史由此可见一端。观其建筑,寺内一切完全按照伊斯兰教制度布置,设有礼拜殿、宣谕台、邦克楼、阿訇斋、省心阁、左右碑亭等;神龛朝向麦加,殿内点灯,禁用动物纹图装饰。殿上琉璃碧瓦,殿内铺有地板,彩画浮雕间有,花纹雕于石阶,充分展示出明代建筑风格。

如果说西大寺与唐确有瓜葛的话,那也不假。西大寺所在的大学习巷原来只是唐长安城的一个小坊,其时,西域回纥族曾帮助汾阳王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唐代宗年间,郭子仪从

甘肃泾川回京时,有回纥领袖及将士等200余人随从,就住在今城隍庙附近的小坊内。他们

在长安逗留期间,学习唐朝的一切法令、制度和汉族的文化习俗,因此后来就把西大寺所在的这个地方称作“大学习巷”。由于回纥人在长安定居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供他们做礼拜的清真寺便应运而生了。

大学习巷清真寺有一块明刘序撰写的《重修清净寺碑记》碑石,正面汉文,背面为阿拉伯文,“碑记”中详细叙述了明初三保太监郑和求“贤”于西安东大寺的事迹。碑在西大寺

,却记述了东大寺的事,值得一提。

据传说,郑和奉明成祖之旨,准备率领庞大的远洋舰队再下西洋,虽然使团人数达两万之众,但缺少精通阿拉伯语和锡兰语的翻译。于是,郑和便专程来到久已闻名的长安城东大寺求贤选才。经过认真考核挑选,他选中了东大寺的掌教哈三,遂任命为西洋使团的“总翻译”。哈三聪慧稳重,不负“郑”望,在出使西洋途中,为郑和出谋划策,排忧解难,顺利完成外交使命。回京后,郑和为哈三报功请赏,哈三再三谢绝,只要求圣上能恩泽东大寺,拨款修葺,他就感激不尽了。郑和于是领旨重返长安城,并亲自设计绘图,选择良材,召募能工巧匠。新修建的东大寺面貌一新,亭、台、楼、殿布置得宜,蔚为壮观。据说寺内的“邦克楼

”就是郑和特别主持修建的标志性建筑。虽是传说,却为东大寺增色不少。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大学习巷94号

类型:古迹清真寺

游玩时间:建议20-30分钟

开放时间:

8:00-19: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延伸阅读: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邻近的莲湖区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清真寺会感兴趣:
走遍莲湖区

>>西安都城隍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