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贞观
天贞观
天贞观(第六批国保)
时代:明至清
地址:离石区城北凤山
俗称凤山道院。创建于宋,是为祭祀宋代道祖陈希夷和其门徒明代道士孙云际而建。元代遭兵火焚毁,明洪武、宣德、景泰年间进行过较大维修、扩建。道院分上下两院,建筑依山就势,现存主要建筑有三清殿、孙真人殿、读书楼、陈抟殿、黄宝坛玉皇楼、雷公殿、三官楼,附属建筑有老爷庙、土地庙、五道庙、石碑坊等。
陈抟殿又称白云洞,是道院主要建筑之一,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殿内现存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修建武当山宫观感应之图》壁画30余平方米。
天贞观景区亦名凤山道院,俗称上凤山。位于离石市城区北侧的三阳云凤山上。是古代石州境内著名的道院。始建于西汉,元代重建。后毁于兵燹。明景泰元年(1450)重新修建,工程历时六年方告竣。相传,汉武帝求仙曾过此山。明代,道士孙云际隐居凤山修行50年,以毕生的精力着力于道观的修建。现存有碑碣石刻可以作为作证。
现存的建筑物保留有历代扩建、修葺的痕迹和建筑特色。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道观建筑群依山而建,居高临下建在山腰。座北面南,布局疏朗,神界宽阔。建筑群依山就势,分为上院、下院和外院三部分。下院的中央建有望神楼,东有雷公殿,三官殿,西有希夷殿和嗣堂。
望神楼,又称凌虚楼,座落在下院的中央。分为上下两层,建筑平面呈正方形,系重檐歇山顶造楼阁式全木结构建筑物。内四柱通天,支撑着楼阁的全部重量,四周围是12根明柱。楼体虽然不甚高大,但是远远望去有凌云腾空而起之感,颇具风格。上层是玉皇大帝殿,内祀主像为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全称为“昊天金阙无尚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亦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简称为“玉皇大帝”或“玉帝”。据《玉皇本行集经》载:玉皇大帝本为严妙国的王子,舍弃王位,与普明香严山中学道修真,辅国救民,度化群生。历三千二百劫后始证金仙,号曰:清净自然觉王如来,又经亿劫始证玉帝。传说为总执天道最崇高之神,如人间之皇帝。又据《宋史·礼志七》: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上玉皇大帝圣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又“上玉帝尊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
下层是灵官殿,内祀玉枢火府天将(即王灵官),道教奉祀的0神之一。王灵官,本为宋代徽宗在位(1100-1125)时人,俗姓王,名善,原为一名术士,曾经受蜀人萨守所传符法。为林灵素的再传弟子。嗣后被玉皇大帝封为“先天主将”专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明永乐年间(1403-1424)封为“隆恩真君”,并敕建“天神庙”,宣德年间(1426-1435)改为火德观,观内塑王灵官像,面赤,三目,被甲执鞭,为镇守山门之神。
雷公殿,亦称雷声普化天尊殿,顶为硬山造,面阔三间,总长9.8米,进深五檩三椽总深7.2,檐下斗拱铺作完整,整体上显得十分壮观。殿内祀雷公等座像五尊,雕塑手法较为粗狂,系近年来依原样重塑之像。雷公亦称雷神,雷师;是古代深化传说中的司类之神。《山海经·海内东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
在往东为三官殿,座东面西,下为三孔丹青砖窑洞,上面建有悬山造古建筑三间。宽10.20米,进深五檩三椽5.50米。内祀天官、地官、水官。天官生于上元,主赐福人间,地官生于中元,主赦免罪恶,水官生于下元,主消灾解厄。
希夷殿,亦称白云洞建在下元之西侧,专门为祭祀陈抟祖师而建。是改道观内的主殿。悬山造木结构建筑,面宽三间,宽10.50米,进深五檩四椽,9.20米。檐下施斗拱五铺,均经过工匠们的精雕细刻。
上院建有读书楼、孙真人殿、姜真人殿、三清殿和道宿。读书楼面宽五间,是凤山书院的讲习之所。明代汾阳县人孔天胤以及明清两代有多名学子为求功名在此就读。系硬山造木结构厅房建筑。座南面北倒座在下院的嗣堂之上。北侧的孙真人殿为单孔窑洞。内祀道士孙云际站立像。迤东为道宿,西为姜真人殿。
三清殿建在上院的西侧,系悬山造全木建筑结构。殿内祀原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两山屋面出挑,屋顶施以各种花卉图案的筒脊,两端为苍龙教子兽吻。面阔三间10.50米,进深8.8米,出檐深远,方斗曲拱斜昂四铺作。纵横交织,层次相叠,不仅加强了柱梁枋檩之间的结合,逐层支撑着屋顶的全部重量,而且极具装饰性和较好的艺术效果。映衬得建筑物在整体上更加宏伟壮观,硕大雄健。可谓“千栌赫奕,万拱竣层”。
外院原建有北岳庙、元天圣母庙今已无存。关帝庙和土地庙至今尚存。山门以外,80年代(人民政府拨款50余万元)新筑的石阶与山下相通。同时在凤山的山顶部辟建凤山公园,共有仿古建筑六处。建在山顶的人民作家李束为纪念碑和吕梁地区教育纪念碑均已成为离石市城区的胜景。登临凤山之巅,离石古城三山环抱,二水萦绕之势尽收眼底。
电话:0358-8231149
传真:0358-8221639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