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魁星楼
魁星楼(以原有泥塑“魁星点斗”神像得名,俗称“八角亭”)位于沅江市城区沿河路东北角,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魁星楼系攒尖顶楼阁式土木建筑结构。楼通高15米,为三层三檐六方,建造美观。既具有南方古建筑的清秀风格,也具有北方古建筑的庄重气质,其楼基为花岗岩砌就高1.85米,六方,每边长5.4米,面积为76.14平方米。魁星楼外观三层言檐面都为琉璃筒瓦覆盖,二层和下层为黄色,中间为绿色,每层飞檐翼角高翘,角首均置琉璃饰品,底下层为龙,中层为凤,上层为鱼,造型生动美观,三层檐面的十八条屋脊,都置琉璃花格砖,花格上饰忍花冬草纹,楼阁尖顶为三个球状琉璃宝葫芦,远远望去,金光闪烁,十分壮观。
魁星楼的第一层外围为砖墙,墙厚35厘米,六方无窗,东南方为正面,正面开有一门,与万子湖中的凌云塔遥相对应,门洞为拱形,高2.56米,宽1.1米,安有两扇木制厚门,可以关锁,阁内有六根金柱,每根直径一市尺,金柱从底层直至楼顶,是此楼的主心骨。楼的第二层、第三层和顶部,全为木结构,二楼、三楼六面皆窗,都安有可以开合的窗页36扇,每扇窗页都雕刻了美观大方的图案,窗外均有回廊和挡风板。楼阁底层至三层,有木梯相连,游人可沿梯攀登,打开窗户可观赏到洞庭湖光水色和繁华的街景。
1963年沅江县政府拨款对魁星楼进行了修缮,1998年6月,沅江市政府拨款对魁星楼进行了全面维修,目前,保存完好。
历史沿革
魁星楼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为清代文人绅士捐款募修,由当时沅江知县博景錞主修。
魁星楼原二楼立有泥塑“魁星菩萨”一尊(建国初期被毁)。清朝时期,读书之人想求取功名,常常到魁星楼跪踌在魁星菩萨脚下,以求庇佑。
建国以前,魁星楼一直敞开,白天文人绅士来此烧香求赐,晚间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投宿之所。
二十世纪初,毛泽东青年时候在长沙读书时,于一次暑假期间到安化、宁乡、益阳、沅江进行社会考察,曾游览过魁星楼。
抗日战争时期,帅孟奇主管中共地下常益中心县委工作,曾在此楼召开过秘密会议。
1962年,帅孟奇回湖南视察工作,再次登楼观光,并指示要加以修缮保护。
1963年,沅江县人民政府拨款进行了修缮。
1980年5月,沅江县人民政府公布此楼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6月,沅江市人民政府拨款进行了全面维修。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