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漳州市 > 漳浦县旅游

海云家庙

海云家庙
海云家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海云家庙,亦称乌石大厅,坐落于漳浦县浯江村,前对丹山印石峰,近处梅岭为笔架山;巍峨的海云山屹立在西北方;左傍紫薇山(龙山);右列天马山、伏虎山、塔山;后靠御屏紫帽石,透过倒亭隙,遥倚平和县矾山;浯江自西北而来,沿龟林山、紫薇山绕到正东,从东南方向直奔浮头湾,汇入东海。海云家庙为漳浦林姓的主要祠堂之一。漳浦林姓主要有二个来源,一支称路下林,为南宋林昌的后代。另一支称乌石林,其始祖林安于南宋间由长乐迁居漳浦,后代聚居于海云山麓,浯江溪畔形成了以旧镇,深土、赤土、霞美为中心,四十多个村庄,总称乌石的社区。明代嘉靖到清嘉庆之间,乌石林姓极为兴旺,先后出现了11名进士,25名举人,40多名贡生,科举仕宦共80余人。有“三凤齐鸣”,“五桂联芳”的佳话,其中著名的有嘉靖探花,南礼部尚书林士章,广西按察使林功懋、承天府知府林士宏等。乌石林姓分衍四宗,四座宗祠均称为“海云家庙”,以乌石宗的海云家庙为大,另有堂号世德堂。

海云家庙由林普玄等创建于明正统十三年(1447年),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林震重修,万历八年十月二十四日,由雷州通判林楚,礼部尚书林士章等主持在原地重建,重建时改变了家庙的座向,但地址不变,形成现在的规模,清康熙间,内阁中书林琛再修,此外,清同治间,民国间,以及上世纪七十年代等多次维修;

海云家庙座向东偏南5度。占地5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水池、戏台、大埕、门厅、前堂、天井庑廊、正堂、天井庑廊、后堂。全座面阔五间,设大门及左右偏门,墙斗作高浮雕麒麟图,明间、次间墙面采用木棂窗。方石柱,台梁倒悬吊莲,青石高浮雕门鼓;前堂十一檩带前廊,三山顶,使门厅的高度显著提高,增强了建筑的规格,而门厅的主梁又可置于二柱之间,木结构的处理达到前后平衡。由于分别由二组匠师建造,故两边斗拱数量不等,花饰也有所不同;正堂十五檩前后廊式,前轩卷棚式,深三间,青石高浮雕柱础,木柱承重,现改为圆石柱,台梁式木结构,稍间为穿斗式,正堂明间设木栅隔墙,中为祭祀祖先的神位,堂上悬“探花及弟”、“进士”、“旌表贞义”等匾额。左次间置明万历间南京礼部尚书林士章坐像;后堂深三间,十四檩前后廊。坐斗有瓜斗和莲花座斗,前后天井两边无廊间。护墙作外向雨披。墙体采用三合土夯筑,斗拱、搭牵、梁、枋、斗、拱之间均处理了镂花木雕,体量和位置都恰到好处,梁枋之间均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彩画,石、木结构大量使用各种雕刻形式。家庙屋面作悬山顶,稍间低于明间和次间,形成了耳房的形式,丰富了屋面的线条。海云家庙的规模之大,占地面积之大,均居于闽南地区同类建筑之首,对于研究古代祠堂建筑早期制度有重要的意义,被列为福建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乌石林姓历史上分衍到全省各地,也有不少东渡台湾的,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凤山、宜兰、彰化、南投、基隆、云林等地均有乌石林氏的传人,其中有雍正年间林协、林捷、林良三兄弟,居台湾南部,定居台中的后裔林瑶琪先生,定居于彰化的林瑞国先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回到乌石寻根竭祖,鼎建乌石天后宫,长春中学,又有宜兰林渭水等多次组团回乡竭祖。

邻近的漳浦县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庙会感兴趣:
走遍漳浦县

>>乌石妈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