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文昌宫
文昌,是苍溪出名的旱码头。这旱码头,是相对靠近江河的水码头而言。在交通不便利的古代,人们建场镇并不看好旱码头。因为靠江河的集市不但用水无忧,出行办事或周转物资都可以借水而行。因此,人们不相信,哪个旱码头能有持续千年的繁华。
那苍溪的文昌场,何以成为一个例外呢?原因肯定很多,但这里有千年不倒的文昌宫存在,或许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何为文昌宫?你可能不假思索地说,那不就是敬奉文昌帝君的神庙吗?你只说对了一半。这里的文昌宫,最初可不是为敬奉文昌帝君而设,而是开设的一个学馆。
在古代,人们迷信风水。文昌场还不叫文昌的时候,有人就认定这里是块风水宝地。凭据就是下边两句话:两山共一头,狮子滚绣球。谁葬这块地,世代作王侯。
这两山,指当地的金魁山与铨子寨(今权家寨)。一头,指两山共连的平坝,今文昌场的主体部分。如是立于可同时望到这两山的合适位置,那里的地形确如两只狮子在平坝上翻玩。既被认为是风水宝地,自然有人争抢。古时,这里不但人居密集。金魁山这边有道观,铨子寨那边有五香庙,都看好这狮滚绣球之地。试想,两山间的平坝只有那么一点点地,到底供谁家去作坟地呢?听老人们说,当地大族争到最不可开交的时候,那偷尸移坟就是常事了。何为偷尸移坟?就是没能入葬的家族,会偷偷地将入土者移到别处去。这样,下葬者不但风水宝地没占着,先人的尸骨都不知哪儿去了。最后,地方大族不得不坐下来谈判,都赞同的方案就是:谁也别将宝地当坟地,一起出资建学馆。于是,“文昌天下”的匾额挂上了学馆的门庭。这就是当地文昌宫的最初来历。
有学馆的教化,相传这里后来还真出了个叫胡大华的进士。人们赶紧塑起文昌帝君的像,以求神灵保佑此地文脉永昌。还听说,胡进士曾在陕西多处为官,每到一处必建文昌宫,推行家乡以文育人的风气。他家乡的文昌宫更是声名远播了。人们索性将进士所居的山改作了金魁山,进士的家乡就直接叫文昌了。
当地文昌宫多次毁于兵火,曾数次移址。清代重建的文昌宫在金魁山与铨子寨的正中位置。现在,文昌宫还因为曾是一代“布衣元帅”-的办公处所及苍溪县苏维埃政权的驻地而永载史册。
当年,县苏维埃下设的土地、粮食、劳工、财政、文化、内务等6个委员会以及保卫局、交通局、经济处、革命法庭和军区指挥部都曾分设文昌宫及附近。包括徐帅在内的不少红四方面军将领,曾在此谋划过重要的川陕战事。因此,这里的文昌宫还有红色的情怀,更让它闻名遐迩。
文昌宫的部分古建筑虽已损毁,但徐帅办公的那个清幽四合小院还保存完好。穿斗结构的12间平房,苔卷漫生的青瓦,沧桑的木格窗、木门,坚硬的板壁梁架,青石铺就的小天井,元帅拴马的老树,都无不沉静地立在那里。与一墙之隔的喧嚣立在一起,与永不磨灭的那段岁月立在一起。(胡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