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粮台古城遗址
平粮台古城遗址位于淮阳县城东南4公里的大连乡大朱庄西南隅,占地面积一百余亩,高二丈,俗称平粮台、平粮冢、贮粮台,1988年2月13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护最完好的46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古城遗址。它发掘于1979年,消息一经披露《人民日报》、《光明报》、《河南日报》、香港《大公报》、新华社等数十家海内外新闻媒体争相报道,曾轰动一时,震惊世界。
春秋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之《陈风·宛丘》曾描述过这里的动人景象:“子之荡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鼓,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就是说,西周时代,这里风景怡人,陈国的俊男靓女,常来这里唱歌跳舞,谈情说爱。后来,宛丘古城逐渐被废弃。
宛丘古城未被发掘之前,大家对它并不了解,因此有许多传说,流传最广的是与宋朝包公陈州放粮的故事相联系:北宋年间,陈州多灾,民不聊生,朝廷派四国舅到陈州赈灾。没想到四国舅克扣皇粮,将粮中掺沙放给百姓。消息传到京城,朝延派包公到陈州查办此案。包公一身正气,不徇私情,在城内金龙桥铡了四国舅,并在这个地方将粮中的沙子筛了出来,筛出来的沙子堆成了此台。不要说筛出的沙子,就是粮食堆这么大面积也是不可能的,这不足为信。
宋朝时,这里为贮粮台是确实的,它与宋朝南粮北调有关。《宋史》载:“……粟帛自广济河而至京师者,京东之十七州;由石塘、惠民河而至京师者,陈、颍、许、蔡、光、寿六州,皆有京朝官廷臣督之。”县志说:“惠民河亦曰蔡河,惠民河粟40万石,菽20万石,皆由京朝臣督之。”这个台东临蔡河,南通淮河,东南方几州贡粮必然漕运到此,再由此用马车运到京都开封。
此台上原住有一家姓林的,他家有宋仁宗给他的种冢地免粮的黄缎子圣旨。这个圣旨1910年曾拿出来读过,不少人见到,现在这个圣旨流落到谁的手里已不得而知。
此台原来方方正正,由于都不知道它是怎么一回事,便成了附近群众盖房、造宅、立窑制砖取土的好地方,东部、南部、西部中间被挖平。正是这些取土,使它露出端倪。1979年考古发掘,震惊世界。
这座古城遗址平面呈正方形,总面积5万平方米,城内居住面积3万4千多平方米,城墙上宽10米,下宽17米,夯土筑成,四个城角呈弧形。我们的脚下就是古城的西墙。
宛丘古城废弃后,历经2000多年,又成为楚、汉时期的墓地,在这里出土了错金、银越王剑、巴蜀剑、四轮铁车、玉壁等数千件珍贵文物。
景点位置
河南省淮阳县城关镇
信息来源:淮阳政务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