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南省 > 昆明市 > 西山区旅游

拉祜族寨

拉祜族寨

拉祜族寨与基诺族寨紧紧毗连,寨内建有拉祜族茅草房、大公房、教堂、牛棚以及葫芦广场。中心位置的葫芦广场形似一只硕大的葫芦平面,核心有一组石雕葫芦。传说拉祜族的祖先诞生于葫芦中,葫芦广场表现了拉祜族的祖先崇拜观念。拉祜族人口约41万,主要聚居在思茅、临沧境内的澜沧江沿岸地区。

民居建筑:

茅屋结构简单,搭建容易,颇具“构木为巢”的古风。干栏式竹楼房是在木桩之上搭建而成的双斜面竹楼。有大小之分。两种竹楼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大型的更长、占地面积更大而已,因此也称“长房”。走廊上设火塘若干,供各个家庭炊事、取暖之用。长房的居住形式,反映了拉祜族原始母系制婚姻家庭组织与观念的残存。

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主要有原始宗教、大乘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以原始宗教的信仰最为广泛,其宗教意识中没有严格的鬼和神的区分,认为万物有灵,所有的精灵都称之为“尼”。西双版纳的拉祜族信仰小乘佛教。

礼仪习俗:

拉祜族人民勤劳善良、崇尚礼仪。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很多为人处事、规范社会生活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有酒桌上喝,有话当面说”、“不得茶喝头会疼”的习俗。

语言:

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拉祜纳和拉祜西两大方言。

婚俗:

行婚礼当天,男女双方家里都要杀一头猪。男方首先将猪头送到女方家,将猪头确成两半后,一半留在女方家,一半由男方又带回来。接着,女方也照此办理。之后,男女双方将各自的两半猪头合在一起,以表示骨肉之亲和新婚和睦之意。这天,新郎新娘要一同下山背水,一同上山砍柴,然后将新背的水,新砍的柴送给女方家,同时还要献饭给岳父岳母。新郎新娘再回到男方家里献水献饭,再到寨庙里磕头和供奉礼肉。接着由村寨老人主持祭寨神仪式。祭礼完结新郎新娘再到男女双方家里祭祖和敬拜父母亲戚。随后新郎新娘便和宾客一起吃鸡肉稀饭,接着便进入婚礼的热潮--大规模的对歌活动。晚上宾客们尤其是年轻人会挤满新房,尽情地闹房。此外还可让新人表演节目,向新婚夫妇索要喜烟、喜糖、喜酒等。婚日当晚,人们吹起芦笙,载歌载舞,庆贺这对拉祜儿女成婚,往往要娱乐到半夜才结束。

服饰:

拉祜族传统服饰有着别具一格的特色,且因支系、居住地不同而有所差别。男子穿无领右开襟短衫和裤管宽大的长裤,头裹黑包头或瓜形小帽,出门时多挎背包挂长刀。拉祜西妇女头缠黑色土布头巾,身穿无领对襟短衫。胸前袖口处缀以彩色布条几何纹布块,下穿长筒裙;拉祜纳妇女服饰保留着南迁以来北方服饰的特点,喜欢裹一丈多长的头巾,最末一端长长地垂及腰际,穿开衩很高的长袍,右襟、衣领周围都镶有彩色几何纹的布块或布条,沿衣领及开襟处嵌雪亮整齐的银泡,内穿花格长筒裙,筒裙上缀有素雅美观的彩色图案。

文化:

拉祜族的民间文学产生于社会生活之中并以口头形式传承,文学体裁主要有史诗、神话、故事、诗歌、寓言、谚语和谜语等,尤其是《牡帕密帕》是流传最为广泛的是具有创世纪性质的著名长篇史诗,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于一体的拉祜族文化“百科全书”。

饮食:

拉祜族的主要粮食是大米,菜多数是采摘山中的野菜,如蕨菜、芭蕉心、野芹菜等,每餐辣子必不可少,现在还有烤吃肉类的传统习惯。茶和酒是拉祜人最喜欢的饮料。饮茶的方法是,用陶制小罐把茶叶烤香,然后注入滚烫的开水,茶在罐中沸腾翻滚,发出一阵阵唏唏声响,这叫吃“烤茶”。酒多为自家酿的,用包谷、稻谷、高粱、小红米、荞麦等作为原料,他们酿出的酒醇香扑鼻,是招待客人的佳品。

歌舞:

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传统的乐器有葫芦笙、小三弦、竹弦、口弦等。舞蹈种类繁多,有模仿鸟类形象的白鹏舞、小米雀舞等;有表现家务劳动的春盐巴辣子舞、扫地舞等;有表现生活情趣的老人舞、三脚歌等。拉祜族舞蹈多属广场舞,一般由男子吹弹乐器在前引导,女子列队环舞于外围。

节日:

拉祜族的主要传统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中秋节,其中春节(拉祜语称为“扩尼哈尼”)最隆重。新米节又叫“尝新节”(拉祜语称为“扎四俄扎”),约在每年农历七、八月间,用新谷做成新米饭,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共餐,庆祝节日。开饭前要先盛一碗新米饭敬献给厄莎和祖先神灵,然后给狗单独吃一份。

景点位置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

云南民族村
云南民族村
怒族寨
怒族寨
满族院
满族院
苗族村
苗族村
景颇族寨
景颇族寨
壮族村
壮族村
僳僳族寨
僳僳族寨
哈尼族寨
哈尼族寨
回族村
回族村
布朗族寨
布朗族寨
佤族寨
佤族寨
独龙族寨
独龙族寨
基诺族寨
基诺族寨
阿昌族寨
阿昌族寨
蒙古族村
蒙古族村
白族村
白族村
布依族寨
布依族寨
德昂族寨
德昂族寨

邻近的西山区旅游景区
走遍西山区

>>基诺族寨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