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阙
杨公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公阙建于东汉晚期,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夹江县甘江镇双碑村,西邻响堂坝,北临甘江河。杨公阙(以阙基为准)东延5米,南延5米,西延6米,北延30米围墙以内为保护范围,围墙外周边10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双阙东南约300米处突起的平台高地,曾经发掘出汉砖、古陶、石避邪、铜铁器皿等零散文物,推测为杨公阙墓葬所在地。
杨公阙为墓阙,座南向北,双阙相距13米,阙高4.68米,宽1.2米,厚0.88米,红砂石质,各由10块巨大厚重的坚硬红石重叠堆砌而成,双阙主体保存较好,结构可分为阙身,阙楼,阙盖三部分,阙身呈方形,阙搂刻有多种浮雕图案,如横梁斗拱仿木建筑浮雕,镌刻精美,图象生动,线条流畅,简练有力,但风蚀较为严重。西阙于南宋淳熙年重建,阙身镌有“汉故益州太守杨府君讳字德仲墓道”16个字。西阙正面还可以看到残缺不全的两行大字,每字高16厘米,宽22厘米,其中“双故益”、“君讳宗”几个字是原来刻的,隶书字体,笔力劲,“杨府”、“仲墓”几个字为后人在补刻,笔势大不如前。东阙主体也因年深日久,风蚀剥落严重,阙身已经看不清楚原有字迹。
杨公阙整体保存较好,极具考古研究价值,因此1956年和1981年两次被四川省政府评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申报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双阙神道中轴线为界,向东、西两侧外延20米,向北外延25米,向南外延42米。占地面积约2680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西、北外延100米,南至响堂坝民居聚落区村道北侧。占地面积约9.19公顷。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