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峪遗址
东海峪遗址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石臼所东南海峪村西北。
遗址总面积8万平方米,其东北部高出周围地平面2.2米,当地称为“鏊子顶”。1960年被发现,1973年以来曾进行过三次考古发掘。全国仅有的两件完整的蛋壳黑陶镂孔高柄杯均出土于东海峪遗址,位居1992年中国文物精华展中200件文物珍品之一。该陶器高26.5厘米,嚣壁薄处仅有0.2—0.3毫米,每件重量仅22克,造型规整,质地细密,厚薄均匀,色泽光亮漆黑,代表了龙山文化制陶艺术的最高水平。此外,遗址还出土磨制石器等文物。
东海峪遗址下层出土的陶器如黑陶高柄杯、细颈袋足、夹砂鼓腹罐以及鼎、壶、觯等,都具有大汶口文化晚期的特征。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860~前2690年。中层器物中,如蛋壳黑陶高柄杯、觯形杯、等腰三角形堆纹鼎足等,既是由下层同类器物演变发展而来,又是上层同类器物的祖型。中层遗存具有从大汶口文化向山东龙山文化过渡的性质,有的意见则把它定为山东龙山文化的早期遗存。上层发现的粗颈实足、粗颈袋足、大宽沿蛋壳黑陶高柄杯、近直腹-底带耳杯、豆、罐、、敛口盆、鸟首形鼎足等,都具有山东龙山文化的特征。这里的3个文化层不仅在器物发展上互相衔接,同时,在墓葬、房屋建筑方面也有承袭关系。3层墓葬的形制和葬俗基本相同,都有长方形土坑墓或长方形竖穴石椁墓,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西北,随葬器物的组合也大致相同。中、上层的房层都以台基上的近方形地面式建筑为特点,在夯土台基上平地起建或挖槽起建土墙,墙基多为黄粘土夹石块垛成,墙外有护坡,室内地面用黄粘土和砂筑成。台基护坡和室内地基都是分层夯筑的。房屋台基的出现和夯筑技术的使用,开中国传统的夯土台基式土木结构建筑的端倪,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6年东海峪遗址作为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