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省 > 惠州市 > 惠阳区旅游

淡水祖庙

淡水祖庙
淡水祖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魁楼相映玉虚宫,落阳牛地半朝东。古井连通东海殿,昙华钟鼓闹婵宫。梅嶂开屏真妙极,铁湖书院永无穷。逆水蟹形扶会馆,回龙顾主协天宫。”这是史有铁笔御史之称的邓承修笔下的“淡水八景”。其中“回龙顾主协天宫”描写的正是如今的淡水祖庙。

淡水祖庙始建于目前公认的明朝神宗(朱翊钧,即万历,1580-1620年)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据载,淡水从宋朝末年就居住着古老的詹、戴、李三大姓。起初三大姓为争夺城中一块公认的风水宝地,纠纷不断,摩擦此起彼伏,居民生活很不安定。后来县官判由三大姓人在该地共-筑一座庙,祭拜民间流传的关帝,名为忠义庙(即现在的祖庙),意为三大姓人从此忠诚相待,讲道义,各不相争,平安度日。果然,忠义庙建成后,三大姓再也不为争这块地方而相互侵扰。安定的生活使淡水人丁越来越兴旺,最终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大镇。由于忠义庙的特殊历史意义,使其在当地的鲁班庙、谭公庙和妈娘庙等众多神庙中脱颖而出,最终被淡水人冠于众庙之始,乃称祖庙。据《惠阳县志》所载,祖庙有“在家第一雄”之称,足见祖庙在淡水诸庙中位居第一。另据相传,早时,在云淡风轻的睛朗之日,立于庙阶可直望东海(即今日的南海),故又有“祖庙龙家第一雄”之称。

淡水祖庙主殿,又名“协天宫”,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重修。文革期间,该庙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1988年冬祖庙复修,并于1993年被列为惠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再经过1999年的重建,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规模。

早时,妈娘庙、谭公庙等庙宇,以祖庙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庙宇群,占地约6千米,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均进行“打醮”、“阿公出游”等民俗活动,具有十分浓厚的客家地方民俗特色。但历经岁月的变迁和文革等运动,谭公庙等庙宇陆续被破坏或被拆除,庙宇的活动也不再举办。为更好地保护历史文物、延续淡水庙宇的人文历史,1998年,祖庙管理委员会尊回了谭公、鲁班、华佗、天后、观音五位神像,使祖庙现除供奉关帝外还供奉了以上五位神像,也即是早时庙宇群中主要供奉的神像。

修复后的祖庙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占地总面积约1830平方米,建筑面积1337平方米,其中正殿面宽8米,进深16米,主体建筑为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正殿屋脊装饰有双龙戏珠的陶塑。殿堂内神像庄严肃穆,香火缭绕,殿堂分为二进三开间,一进为拜亭,二进摆放神像。两边墙上饰有龙凤、山水、花鸟、二十四孝图、三顾茅芦、三战吕布、八仙过海等壁画。

现时祖庙,香火旺盛,香客除淡水、澳头以外,还有来自惠东、博罗等地,尤其是农历正月,来此上香者络绎不绝,香客每日可达10万人以上。

近年来,祖庙作为淡水的宝贵文化历史资源,它的维护、开发工作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日益重视和支持,陆续为修复祖庙投入资金近200万元。由于祖庙位于老城区,周边建筑破旧影响了祖庙的景观,而且所经道路狭窄,基础设施落后,阻碍了祖庙文化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在今年的惠阳区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区人大代表首次提出修建淡水祖庙文化广场的议案。该议案引起了区、街道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副区长亲自挂帅的淡水祖庙文化广场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多方面意见后,制定了《淡水祖庙文化广场规划方案》。规划建设的文化广场总面积为16497.8M2,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006M2,硬底面积8007M2,绿化面积4483.8M2。工程总造价1235.8万元。建成后有广场、绿化带、停车场、新建商业建筑、老年活动中心改造、入口大门等。现在祖庙文化广场筹建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淡水祖庙这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瑰宝,将放射出更为艳丽的光芒。

信息来源:惠州市惠阳区地方志办公室

邻近的惠阳区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庙会感兴趣:
走遍惠阳区

>>客家围屋——碧滟楼(叶亚来故居)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