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楼
时代:清
类型:古建筑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南湖路29号
简介:
杏花楼俗称“水观音亭”,位于南昌市南湖路29号,地处南昌四湖之一的南湖北侧的湖心岛,东、南、西、三面环水,北侧经小石板桥连接与环湖路和建德观街相邻。
杏花楼始建于唐,明武宗正德(公元1506—1521)年间,曾为宁王朱权五世孙朱宸濠之妻娄妃的梳妆台。明万历(公元1573—1620)年间,一度是相国张位(字洪阳)的别墅,始称“杏花楼”并延续至今。楼西设“闲云馆”,是文人结社聚集之地,汤显祖、刘应秋、吴应宾等人在此多有吟咏。清时,为祀娄妃而在西侧另建“因是庵”。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重修时改称“观音亭”,有巷通广济桥,巷口额称“湖心观音阁”,俗称“水观音亭”(水观音亭于文革初期毁为平地,不复存在,杏花楼与之一墙之隔,连为一体,故人们习惯把杏花楼误认为就是水观音亭)。
民国8年(公元1919年),市民张喜猷牵头募捐重修杏花楼。
杏花楼前庭院草坪两侧立有“屏”、“翰”青石碑各一块,高3.27米,宽2.59米,分别由两块青石拼接而成。“屏”、“翰”两字传为娄妃以长发代笔书写,后经工匠镌刻成碑。杏花楼西南侧另有一块残存的元代“龙兴路龙沙天王禅寺舍利塔记”碑,残高2.1米,宽1.5米,碑文及图案清晰可见。
民国年间,著名画家傅抱石、徐悲鸿和著名老艺人范庆云等人曾在此居住,创作书画及雕刻作品。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时,它曾是我起义军打击驻守贡院敌军的一个战斗点。
杏花楼白墙黛瓦,花梁朱柱,挑檐翘角,漏窗花墙,在院内湖石、绿树的点缀下,显得格外轻巧恬静,让人流连忘返。《南昌县志》描绘杏花楼“湖水萦回,荷香四溢,中临水阁,仿佛杭之湖心寺也”;《江西同德善堂募修湖心观音亭小引》则说:“往来士大夫,凡登斯境者,莫不交口赞赏。湖光掩映,一碧万顷,俨然南海口之普陀崖”。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