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姑苏区旅游

苏州石湖治平寺遗址

苏州石湖治平寺遗址
苏州石湖治平寺遗址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治平寺位于苏州市郊上方山麓,东临石湖,隔水与越城遗址相对。根据《横溪录》记载:“治平寺左带石湖、越来溪,右绕横山群峦,背负茶磨屿,前临上方山。”南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僧法镜所建,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改今名。在上方山顶有楞伽寺,寺旁有楞伽塔,始建于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如今屹立山顶的是一座高二十三米、七级八面、塔身为砖结构的宋塔。在治平寺南,宝积山麓,原有宝积寺,为隋大业四年(608年)僧永光所建,现宝积泉景点建筑是在原宝积寺旧址上新建。楞伽寺、治平寺、宝积寺,合称楞伽寺上、中、下三院。

治平寺内原有众多建筑,如环翠轩、得月轩、湖山堂等,现有大雄宝殿、观音殿、治平草堂、越公井等。越公井相传为春秋时所凿,据《吴地记》记载,“隋开皇九年(589年),越国公杨素移郡及县于横山东五里。”隋灭陈后,江南-,杨素领兵平乱,以原城池“非设险之地”为由,在石湖上方山一带建新郭。杨素对原井加以浚治,以供军民饮用,故名越公井。根据《吴门表隐》记载:“(此井)上径一丈有八,石栏如屏。”至今井水充沛、泽及一方。寺内有一古银杏树,树龄达三百年以上,高二十余米,蓊蓊郁郁。

治平寺历史上名僧辈出,如南山律宗千华派第八世理筠性言,于雍正九年(1731)从第七世福聚受具足戒,被委以院事,并协助其于法源寺弘戒。回宝华山后,分席于天隆寺。乾隆二十五年(1760),应江苏巡抚陈公之请,重兴姑苏治平寺。二十七年及三十年高宗两度南巡时,赐联额。福聚殁后,嗣继宝华山法席,寂于乾隆三十四年。

治平寺还和许多历史事件联系到一起。如,明初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发动了争夺皇位的“靖难之役”。攻占南京后,他的侄儿建文帝却下落不明。《明史》记载:“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或云帝由地道出亡。自后,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而成书早于《明史》八十多年的《明史纪事本末》则记为:建文帝从地道出逃,一些随从人员从水关出城。鉴于多人聚集多有不便,只留三人在建文身边。传闻明成化年间,浙江松阳县人王诏闲游吴中治平寺,听到寺内转轮藏上有窸簌声,遂上去查看,原来是几只老鼠在啃一本旧书,翻开一看,里面载有随建文帝出亡的二十几位旧臣的轶事。王诏怜其孤忠,在每人事迹之前各加数句赞语,题名为《忠贤奇秘录》,刊行于世。

再如,清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六至石湖,治平寺是他驻足小憩之地,留下《治平寺》、《雨中游上方》、《上方山楞伽寺》、《游上方山》等诗作。宋代田园诗人范成大云:“凡游吴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未始游者无异。”文人墨客喜山水之趣,于是石湖畔的治平寺便成为他们歇脚、聚会的所在。如,沈周《春日游治平寺》、文征明《中秋登治平寺澄碧楼》、王世贞《雨中公瑕邀游石湖登治平寺作得来字》、徐祯卿《登治平寺》、王宠《庚寅岁九月十六日寓治平寺高斋纪事》、张凤翼《宿治平寺与慧公话旧》等。

苏州民间有在重阳节登高之俗,有的人在重九登范蠡墓,眺漕河风帆;或至浒墅,夜半登阳山浴日亭望海中日出,云霞五色,千奇万变,为一大景致;有的则是时开笼,-斗蟋蟀,俗称"秋兴"。而游治平寺,则为苏州的三大奇事之一,袁中郎诗云:“苏人三件大奇事:六月荷花二十四,中秋无月虎丘山,重阳有雨治平寺。”是日,寺中牵羊,-彩,为摊钱之戏。饮黄花酒,吃"骆驼蹄"(用面裹肉炊之),极为繁盛。

改革开放以来,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借石湖景区旅游开发的良好契机,治平寺迎来了勃勃的生机。一年一度的“石湖串月活动”于9月下旬开始,持续20天之久。在20天的活动期间,市民、游客来此听戏、观舞、赏月、看烟火,由当地群众和游客自发组织,在景区塔院四周、石佛寺石观音殿前和治平寺大殿前举行龙灯狮舞、秧歌、民歌、戏曲表演等自娱自乐节目。在宝积泉、曲桥亭等处,游客们将欣赏到专业演员的歌舞、杂技、器乐演奏、评弹等精彩表演。

苏州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
苏州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
苏州渔庄(觉庵)
苏州渔庄(觉庵)
苏州石湖景区
苏州石湖景区
苏州石湖石佛寺
苏州石湖石佛寺

邻近的姑苏区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寺会感兴趣:
走遍姑苏区

>>太湖东山法海寺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