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武昌区旅游

阅马场孙中山铜像

阅马场孙中山铜像
阅马场孙中山铜像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阅马场孙中山铜像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大门前,矗立着一尊孙中山铜像。孙中山铜像身著中国传统服装长袍马褂,左手持有礼帽,右手手握拐杖,背衬红楼悬挂着的十八星旗,庄严肃立,持重安详,目光炯炯,与黄兴拜将台遥遥相望。

阅马场孙中山铜像

阅马场孙中山铜像
武昌孙中山铜像

武昌孙中山铜像建于1931年8月,通高约6米,像高约2.4米,像座占地约20平方米。像底座为铜质,基座系麻石砌成,四周嵌有长方形的汉白玉石。正面原镌“精神不死”四字,其它三面刻有“橡赞”铭文。五十年代后期,皆被磨平。六十年代初,在正面镌“孙中山先生之像”七字。1981年和1986年曾两次进行修葺。

以孙中山铜像为中心,周围环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黄兴拜将台、清新军第八镇工程营旧址、楚望台、起义门、辛亥武昌首义纪念碑、彭刘杨三烈士亭等辛亥革命等历史遗迹,象征着孙中山在武昌辛亥革命中的领导作用。

孙中山有着深厚的武汉情结。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于4月3日离宁赴沪。随后游历武汉、福州、广州等地,致力宣传民生主义,鼓吹发展民族工商业和铁路交通事业,阐述平均地权学说。4月9日,孙中山先生应湖北军政府之请,乘“江宽”轮从上海溯流而上,来到辛亥革命的发祥地。当时,武昌旗翻五色,万人空巷,无不以一睹这位革命领袖的丰采为荣幸。孙中山在欢迎会上发表演说时表示对武汉有三大感情:一是调查战绩,凭吊忠魂,即对于武汉革命军人之感情;二是伤痛瓦砾,督促建筑,即对于武汉商人之感情;三是哀念流离,抚恤疮痍,即对于一般国民之感情。孙中山先生在演说中着重阐述他的民生主义和社会革命思想,充分体现了他为民谋福利,为国家求富强的美好愿望以及他为之奋斗不懈的可贵精神。4月10日,孙中山先生莅临湖北军政府,在礼堂再次发表演说,对武昌起义的历史功勋予以充分肯定。在二楼会议室内孙中山会见军政府领导成员和武昌起义志士代表。会见后,与全体人员在军政府后花园合影留念。在4月9日至13日的巡视期间,他访问湖北军政府,登临黄鹤楼,会见辛亥首义志士、湖北同盟会会员,到汉阳、汉口视察战争火线地、汉口大火后的废墟,还参加了官方和民间的各种欢迎会。

孙中山深受武汉人民爱戴,当时还流传着武汉儿童欢迎孙中山的儿歌,“孙先生,打满清。把黄兴,守南京。到湖北,是福星。他说话,我爱听。”在这次访武汉的行程中,孙中山还为武汉的未来发展规划了蓝图。而现在,孙中山对武汉的这些设想都正在一一成为现实。为纪念孙中山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武汉在武昌、汉口等多处建立了他的铜像和纪念碑。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延伸阅读:

·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邻近的武昌区旅游景区
走遍武昌区

>>武昌一纱厂旧址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