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最著名的天文台之一。紫金山天文台建成于1934年9月,台位于紫金山第三峰上,处于中山陵园风景区内。它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2月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至今已有68年的历史。
紫金山天文台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开始。中国现代天文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和天文台站大多从这里诞生、组建和拓展。由于其在中国天文事业建立与发展中做出的特殊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几十年来,出色地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测轨预报方案的制定等一系列重要任务,尤其是于1994年7月对苏梅克维9号彗星与木星碰撞事件进行了预报,受到国际天文学界的称誉。
牌楼采用毛石作三间四柱式,覆蓝色琉璃瓦,跨于高峻的石阶之上.建筑间以梯道和栈道通连,各层平台均采用民族形式的钩阑,建筑台基与外墙用毛石砌筑,朴实厚重,与山石浑然一体.
紫金山天文台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有力支持。党和国家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均视察过紫台。在21世纪,"紫台"人将遵循******总书记在紫台的题词"发展天文事业,攀登科学高峰"永远开拓创新。
紫金山天文台于1934年刚建成时,只有60厘米反光望远镜、20厘米赤道仪等少数观测仪器。经过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不断发展,现在紫金山天文台已拥有太阳、行星、恒星、射电、人造卫星等方面的观测和实验设备,尤其是13.7米射电望远镜目前是我国唯一的,最大的毫米波望远镜。经过高速改组,97年将原14个研究室重组为两个实验室,两个研究部,两个中心。紫金山天文台主要从事天文学的基础研究,同时坚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对历书编算、小行星和彗星的探索研究、人造卫星的精密定轨及其应用研究在国内居权威性地位,恒星形成、早期演化和内部结构的研究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毫米波射电天文、空间天文探测研究在国内有很大的优势。紫金山天文台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毫米波射电天文和技术以及密切相关的星际分子云与恒星形成;人卫动力学及其应用,天体物理前沿和基本理论研究。
紫金山天文台在长期的观测研究中,先后发现了30余颗新变星、10余颗暗星区Hα发射线星。并发现了一大批小行星,其中100颗已获得国际小行星中心的正式编号,并取得命名权。此外还发现4颗新彗星,其中"葛-汪彗星"是第一个以中国发现者姓氏命名的彗星。在应用研究方面,紫金山天文台出色地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测轨预报方案的制定、测定西沙永兴岛坐标、卫星动力测地、亚洲一号通讯卫星转移轨道初轨计算等一系列重要任务,在94年彗木碰撞预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成功地在太空中找到了因工程失控而失去的卫星。编算的"中国天文年历"、"航海天文历"、"测绘历"等,不仅满足了国内天文、航海、测绘、航空等部门的需要,而且被东南亚各国普遍采用。此外,还为航天、通讯、气象、水文等部门提供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太阳活动预报。
紫金山天文台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展的学术论文已超千篇,出版各种著作约80多册。自1978年以来,共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8项、中国科学院成果奖67项、省科技成果奖15项。"八.五"期间承担重点项目2项、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2项。"九.五"期间已批准立项的重大、重点项目为:国家攀登计划一项,国防重大项目二项,其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等重大、重点项目七项。
面向21世纪,紫金山天文台的发展目标为:以天体物理研究和天体力学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学科,以星际分子云和恒星形成研究及相关的观测技术发展,太阳活动和太阳高能物理研究,天体物理前沿和基础理论研究,太阳系自然和人造天体力学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开拓创新,使紫金山天文台成为我国毫米波、亚毫米波和红外天文的实测基地,应用天体力学实测研究基地和卫星动力学的研究中心;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天文技术、红外探测技术及空间天文探测技术研究和发展中心,同时充分发挥传统的综合优势和新兴学科的交叉优势,为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以及社会的进步提供高层次的服务。使紫金山天文台成为我国一流的天文基础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世界性的天文研究中心。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北京西路2号
类型:科技馆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25-83332000
官方网站:http://www.pmo.ac.cn/
开放时间:
维修中,预计八月底开放。
门票信息:
门市价:15.0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