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市 > 杨浦区旅游

中国鱼文化博物馆

中国鱼文化博物馆

上海的简称“沪”,原本是一种捕鱼工具。

从标本室到博物馆

1952年,著名鱼类学家朱元鼎创建了上海水产大学鱼类标本室。成立初期,设备、人员、经费都很紧张,朱元鼎带领同事们克服重重困难,因陋就简,亲自动手收集鱼类标本和资料。短短几年,标本室收藏的标本达到900余种、25000余号,形成初等规模,并很快成为我国鱼类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此后标本室更名为鱼类研究室。到2000年时,鱼类研究室已是我国研究鱼类分类学的四大基地之一。

2002年,研究室获得了长达18.4米的国内最大抹香鲸标本。研究室随之进行了配套升级,演变成上海水产大学鲸鱼馆。

2005年底,中国鱼文化博物馆在军工路334号原上海水产大学揭牌,同时,上海水产大学与上海海洋水族馆签署了合作协议,从此拉开了中国鱼文化立馆保护的序幕。

如今,上海海洋大学日益向南汇临港新校区搬迁,中国鱼文化博物馆也将再次更名,从2008年开始,新校区将建设我国第一座以海洋为主题的博物馆,实现从鱼文化向海洋文化的转型。新馆建筑面积将达7000平方米,将设立鱼文化馆、渔业历史馆,渔具与渔法馆等12个陈列馆,成为集教学、科研、科普、文化传承四位一体的专业博物馆。

喧宾夺主的镇馆之宝

中国鱼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似乎有点喧宾夺主,令馆藏所有的鱼类为之黯然失色。甫一进门,博物馆中心耸立着一个巨大的抹香鲸标本,旁边是白色皑皑的骨架。据说,这座展馆是特地为这具抹香鲸标本而设的,“待遇”不可谓不高。

这头抹香鲸标本及其骨架长达18.4米,为国内最大的抹香鲸标本。该鲸因能产生一种灰色或黑色分泌物——龙涎香而得名“抹香鲸”,它是所有大型齿鲸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与两个小型近亲,即小抹香鲸和侏儒抹香鲸被单列为一科——抹香鲸科,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它们并不算是鱼类,而是哺乳类动物。

抹香鲸的头部竟约占体长的1/3,鼻孔位置与身体中轴线不对称,远远偏向左侧,在哺乳动物中是一个十分独特有趣的身体不对称的范例。成年抹香鲸一般体长15—20米,因此馆藏的这副抹香鲸标本可谓同类中的“高个子”。

抹香鲸主食乌贼和各种小鲨鱼,因此世界各地都流传有抹香鲸与乌贼中的巨无霸“大王乌贼”搏斗的故事。大王乌贼貌似性情凶猛,其实很脆弱,其血液携氧能力很差,是天生的“贫血患者”,因此,抹香鲸在同大王乌贼的搏斗中总是胜多负少。偶尔,也有不幸的抹香鲸在与“大王乌贼”的纠缠中被堵住鼻孔窒息而死。至于馆藏的这头抹香鲸因何丧命,已成为了永久的谜团。

惊心动魄的制作过程

这副抹香鲸标本是该馆的 “不速之客”,它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制作成标本的?

时间要追溯至2001年5月14日的早晨,广西北海“桂北渔12025”号渔船照例出海捕鱼,行至琼州海峡海区时,发现了一头巨鲸尸体,该船遂将其拖回至北海岸边。初期,该鲸无人关注,直到广东和福建某些机构表达了购买意愿,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当时的国家农业部渔业局出面表明:巨鲸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得私自捕杀、贩卖、运输和利用。此头巨鲸依法归国家所有,继而决定由上海水产大学将巨鲸制成标本,供科研教学之用。

随后上海水产大学的专家飞抵北海,鉴定该鲸为一头雄性抹香鲸。但由于且存放多日尸体已经发臭,专家们只好会同有关人员就地进行解剖,单是将内脏等就地掩埋就用去了大量石灰和酒精。专家们继而对该头抹香鲸的骨骼和鲸皮进行简单处理,一一编号,然后由一个载重十吨的冷冻车将重达五吨的骨骼及鲸皮运往上海。

运抵上海之后,上海水产大学与厦门商朝生物标本研究所一同研究剥制标本,历时一年,最终还原成两个完整的标本:一副抹香鲸的鲸皮标本和一副抹香鲸的骨架。

并不逊色的“绿叶陪衬”

与这两个巨大的“镇馆之宝”相比,其它的展品只能甘当绿叶,然而如果单独把它们展览出来也是珍品。其中有上海海洋水族馆捐赠的豹纹鲨,有石斑鱼、中华鲟、扬子鳄,还有红海龟、抹香鲸的牙齿、布氏鲸的鲸须以及各式各样的螺类。

馆藏的这头中华鲟标本长达3.3米、重达319公斤,为现存国内最大的中华鲟标本。中华鲟分布于我国长江干流,是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在地球上已有1.4亿年历史,被誉为“活化石”,同时它也是鲟鱼科中分布最靠南的一种,居世界27种鲟鱼之冠。更令人动情的是它的“忠贞”——它总是回游到长江故里生儿育女,也因此得名“中华”二字。在回游途中它表现出来的惊人的耐饥、耐劳、识途和辨别方向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中华民族的秉性。

此外,展馆中最为五光十色的是诸多螺类,有海螺、涡螺、蜘蛛螺等,还有宝贵的四大名螺,即唐冠螺、0螺、鹦鹉螺和翁戎螺,它们的造型都别具一格、惹人喜爱。

邻近的杨浦区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博物馆会感兴趣:
走遍杨浦区

>>北京交通大学档案馆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