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顶寨
冠顶寨位于卡房乡政府西,寨内地势总体平坦,只是中间略微隆起,外形酷似一顶帽子而得此名。
从卡房十字街往西行约2公里即到冠顶寨山脚下,顺着山林间隐约可见的荆棘小路,穿过茂密的丛林,徒步攀爬一个多小时后便可到达冠顶寨寨墙边,因年代久远及战乱原因,寨墙已部分坍塌,残缺不全。
循着寨墙往东行约十分钟,便到达冠顶寨东门前。拾阶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清同治元年建立”八个大字,同治元年即公元1862年。进入寨中,四周寨墙依稀可见,寨墙或依山崖或依大岭,尽择地势险要处而构筑,墙高约2米有余,宽约1.5米,墙体留有-发射孔。寨内面积60余亩,东南西北方均有房屋共40余间,水井、石磨一应俱全。东门内有关帝庙,庙堂住房15间,据传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是关帝爷生日,庙主操办庙会,当天,香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寨南门石刻上有“冠顶寨”三字及四家族首领名字。西门已经完全坍塌成乱石,没有留下石刻印记,基石尚存。北边因是悬崖峭壁无寨门。清朝同治年间,内忧外患,朝廷日渐衰落,加上战争巨额赔款,使国力衰弱,匪盗四起,民不聊生,河南、安徽等地农民揭竿而起,史称“长矛”或“捻军”。
冠顶寨正是在此背景下由胡、余、古、居四姓中有名望之士带领本族富豪族人兴修而成,其目的是保护身家性命和财产免受起义军侵扰。因冠顶寨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如遇险情,四姓即带富豪族人到寨中躲避以求平安。
冠顶寨是进入卡房乡西部的最后一道门户,扼守在交通要道之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土地革命时期刘名榜、居洋人<时任东大山指挥长>曾带领农民武装和游击队驻扎此寨,同敌顽强拼搏反复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土匪、民团及国民党反动势力横行卡房乡。经扶县、光山县一带最残忍,最疯狂的三股恶势力——韩止于、黄古如、丁伯如,轮番交替在卡房乡肆意烧杀抢掠,奸0女,无恶不作。一时间,大地失色,山河呜咽。他们以桃花寨为中心,在冠顶寨等周边七座山头上修建碉堡等欺压百姓,残害共产党员及其亲属。1946年,韩止于(诨号“四游击”)见国民党大势已去,闻风而逃。不久后地方民团占领山头负隅顽抗,终抗拒不了历史前进的车轮,冠顶寨又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当地百姓才得以重见天日。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如今当地百姓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在奔向21世纪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
卡房乡:卡房乡位于新县西南端,属淮河水系,西接湖北大悟县,南连红安县,地处鄂豫两省三县八乡镇结合部,距武汉120公里,距信阳100公里,距县城70公里,在清末民初因设有盐卡而得名。全乡共辖9个行政村(居)委会,分别是古店居委会、胡河村、居畈村、卡房村、王畈村、何山村、叶湾村、牛冲村、胡湾村,共有95个村民组,269个自然村,2571户9583人;国土总面积114.3…… 卡房乡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