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泉石刻
绍兴年间,南宋朝廷外有金人觊觎,内有农民起义,严重威胁到朝廷的安危。在“攘外必须先安内”的思想主导下,南宋朝廷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农民起义军的平乱战争。岳飞就是在这场战争中与茶陵茶乡结下渊源的。座落在茶陵县高陇镇光泉村的“光泉”摩崖石刻就是这一历史背景的最主要的见证与体现。
绍兴二年(1132年)农历二月初八日,岳飞奉诏追剿农民起义军曹成部属。那天天黑之后,岳飞和他率领的岳家军由江西永新经茅竹坳抵达茶陵境内,在现在的秩堂镇合户村安营扎寨。夤夜时分,岳家军在当地一个私塾先生的引领下,急行军5公里,来到现在的高陇镇光泉村光泉组一块大石壁下。当时,五更将近,天色微微发亮,岳家军人困马乏。恰好,石壁下有一口山泉,水清甘洌。疲乏的岳家军喝过山泉水,稍事休息之后,一个个神清气爽,精神抖擞。此时,东方的天空泛出了淡淡的鱼肚白,天色更明更亮了。见此情景,岳飞兴致大发,顺手拿起长枪,在旁边的稻田里挑起一个禾蔸,以禾蔸代笔,在石壁上写下两个大字:“光泉”。此后,这个地方就叫“光泉”。村子也改名“光泉村”。
现在看到的“光泉”摩崖石刻为阴刻正楷大字,离地面约两米,字幅大小为2.66×1.97㎡,题字之上还有阴刻正楷“宋岳忠武王题”六个约1米见方的副题。2002年,该石刻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秩堂镇志》介绍,当年岳家军离开后,当地人曾用墨模仿岳飞字迹誊写在一块木匾上,悬挂于石壁旁边,但是,不久就毁坏了。现存“光泉”摩崖石刻是清代咸丰年间石砻村人彭锡均先生雇人錾刻而成的。彭锡均,字云庄,人称“庄公”,他是茶乡三大学士之一彭维新的曾孙,生前为茶陵州增生,以孝道著称。他刊印了彭维新的《墨香阁集》,又因咸丰元年(1851年)辞谢了孝廉方正对他的荐举而名闻一时。现存“光泉”摩崖石刻上的字迹就是他的手笔。
据传,彭锡均“撰写”摩崖石刻上的“光泉”两个5米见方的大字并非一次书写的,而是费了一番心思:他先把字写在硬质纸上,把字镂空,再利用投影原理,在暗室的灯光下将字影放大。字影描摹下来之后,经过精心修整,再反复镂空、投影、描摹、修整,直到字影放大到预定大小为止。就这样,彭锡均先生写好了“光泉”两个大字,然后出资雇请匠人把这两个字錾刻在数百年前岳飞题字的石壁上,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茶陵“光泉”摩崖石刻。
茶乡民间至今流传着“光泉”石刻錾刻时候的神奇故事:说是匠人錾好石刻后,想在下面署上自己的名字,一个字还没錾完,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所錾字迹顷刻被大雨冲刷干净了。匠人以为自己的想法触犯了神灵,不敢造次,就连彭老先生许诺的酬金也不敢要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