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城摆手堂
老司城摆手堂位于永顺县灵溪镇司城村老司城遗址内,原位于距此约500米处的紫荆山麓雅草坪。建造年代不详,传说是土司遗物。据当地人回忆,摆手堂是20世纪60年代复垦造田时移至今址的。
摆手堂主体建筑三层,面阔5.63米,进深7.57米。共设六柱结构到顶支撑歇山小青瓦屋面,脊高12.8米。丰体两侧及后面有配厢,配厢为披檐结构,系一层单坡屋面。两侧配厢开间均为2.90米,进深与主体相同为7.57米。后面配厢进深3.30米,开间与主体相同为5.63米,供上下楼交通用。二楼后置木梯上三楼,梯间进澡为1.92米,中间休憩室进深4.50米,前置护栏阳台,阳台宽1.15米,系土司节庆时观摩表演、训话等活动的场所。顶层0系抬梁起扇,进深开间均为3.57米,周围有1.03米宽的跑马廊,后面是梯间。楼阁内供奉土家神灵彭公爵主、向老官人和田好汉,是土司进行祭祀的场所。
摆手堂也叫“社巴措”,是土家人开展社巴活动的地方。关于当年土家人蚁集司城,朝觐土司,从事摆手活动的盛况,曾有“竹枝词”赞其繁华:“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摆手歌长达数万行,堪称土家族民族史诗,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主要内容。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歌舞,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歌随舞而生,舞随歌得名。《后汉书》称摆手舞起源于古代的巴渝舞。清代《永顺府志》载:“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男女齐集,鸣锣击鼓,跳舞唱歌,名曰摆手。”摆手又称“社巴”,分单摆、双摆,大摆手、小摆手数种,跳摆手舞不拘人数多少,少者数百,多则上千。摆手时,以击大锣、鸣大鼓响应节奏,气势恢宏壮观,动人心魄。主要特点是手脚呈同边动作,踢踏摆手,翩跹进退,成双成对,节奏鲜明生动。清代“竹枝词”言其事:
摆手堂前艳会多,携手联袂缓行歌;
鼓锣声声喃喃语,袅袅余音嗬也嗬。
司城村:永顺县灵溪镇司城村 老司城位于永顺县城东19公里处的灵溪镇司城村。这座古城,本名福石城,因是土司王朝八百年统治的古都,亦称司城、老司城。土司时期,福石城是古溪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十分繁华。 百姓流传,老司城分内罗城、外罗城,有纵横交错的八街十巷,人户稠密,市店兴隆,史书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镇,万里…… 司城村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