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文庙
南部县文庙位于文庙街,据明李贤等撰:《明一统志·保宁府》“学校”(卷六十八)(《四库全书》本)、明万历本《四川总志·郡县志》卷十一“保宁府·学校”、清人黄廷桂等监修《四川通志·学校志》(雍正七年版本)及清常明、杨方灿纂修《四川通志·学校志》、清黎学锦、徐双桂等修、史观等纂《道光保宁府志》(清道光元年刻二十三年补刻本)记载,南部县文庙创于隋。明洪武十五年重修,通判熊杰増修铸祭器,明末毁。清朝知县裘龙重修。
清·王瑞庆等修、徐畅达等纂修:《道光南部县志》,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本《卷二·舆地·祠庙》明确记载文庙在县城中的位置及布局:“文庙在学街。崇圣祠在文庙后。名宦祠在文庙东。乡贤祠在文庙西。忠义祠在明伦堂东,节孝祠在明伦堂东。”实际这是儒学的布局,即既包括了文庙的建筑,也包括了学校的建筑(明伦堂)。
根据以上的资料记载,南部文庙建于隋,后毁。明洪武年间重建,清代又经修葺、扩建。建筑包括万仞宫墙、棂星门、冸池、戟门、东西庑、大成殿和位于大成殿后的崇圣祠。
文庙坐北朝南。现存文庙建筑群包括大成殿、两庑、冸池,占地总面积为1500平方米左右。大成殿是清乾隆四年(1739年)修建的,两庑为道光年修建。现存建筑面积为916.72平方米。
南部文庙以中轴线对称式布局,现存建筑群中,位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冸池、大成门(已毁仅存基础)、大成殿,两侧次要建筑有东、西庑殿。万仞宫墙被拆除,砖另作他用,在原址建武装部办公大楼;崇圣祠被拆除,在原址建档案馆。腾蛟、起凤坊被拆除,在原址建武装部办公房。
大成殿面阔五间,通面阔25.3米,进深五间,通进深15.5米,通高11.5米;带前廊,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屋顶。建筑后期改造较多。
东、西庑殿面阔六间,通面阔26.65米,进深两间,通进深5.16米。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悬山小青瓦屋顶。人为后期改造较大。冸池保存基本完好,但用白色的瓷砖饰面。
保护范围:前至武装部大门文庙街口,后以大成殿(文庙礼堂)后檐栏杆为准外延30米,左右以厢房后檐为准外延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