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镇江寺
镇江寺又名王爷庙,因塑有镇江王爷薛运龙的神像而得名。它位于中江县城盐市街的凯江边,是中江县保存比较完整的走马转角楼式样的古庙,1985年被中江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前,因道路交通不便,中江的进出口商品多通过凯江船运,水灾和船翻人亡的事时有发生,老百姓都说是水妖在作怪。民国版《中江县志》载:清道光14年(1834年),由沿河的众商人集资修建了这座镇水妖、避鬼邪的神庙。该庙坐东朝西,由镇妖大殿、走马转角楼、厢房及戏台等建筑组成,石拱形双扇大门上方墙上有“镇江寺”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两侧各有“河清”、“海晏”二字,意指江河无波浪,百姓安定,天下太平。跨进大门,抬头就是木制戏楼,左右为走马转角楼,有十几间木结构雅间,为酒楼,是达官显贵饮酒看戏的地方,窗花及楼沿吊板全是精雕细刻,楼下的雅间为茶楼,是富商名人品茶的地方。中间的坝子是民众看戏的地方。
穿过院坝就是镇妖大殿,屋脊上走兽、人物塑像栩栩如生,屋面四角高翘,角上吊有铜制风铃。大殿内四根梁柱笔直,二人合抱可围。大殿正中后排内柱处,有一神台,塑有镇江王爷薛运龙的座像。
镇江寺设计布局对称,科学合理,建筑精美,集宗教、娱乐、商业为一体,是中江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据传说,当年镇江寺竣工后,合川、罗江、射洪、三台等凯江、涪江、长江流域的商品船队过往中江,西河里帆影片片,桨声咿呀,晚上的小南门、小西门热闹非凡,一河的桅影、灯影在忙乱地荡漾,民工们在穿梭地忙着装卸粮食和食盐,吞吐着中江人的富足与安详。沿河小街全是盐仓、盐店、风景如画的盐市街就因那时而得名。
每年的农历六月六是镇江寺最热闹的时候,从六月初一到六月十五,周边各县的船帮、马帮都要到中江安营扎寨,到镇江寺求神拜佛,祈保平安。这期间,庙里要办庙会、唱大戏,消灾弥难的斋饭最为火爆,锅灶几天不会熄火。当年的镇江寺无疑是中江最繁华热闹的地方。
史料中喧闹的码头、街道和寺庙只是一场梦、一场远去的梦。如今的中江,当然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应当保留中江文明发展的遗迹,让它守望岁月的长河,而不能让凯城失去记忆,因为失去记忆的城市将失去她的魅力。假如中江县城没有毁掉隋代古刹灵皈寺、没有毁掉明代文昌宫,没有毁掉城隍庙,那该是怎样一番旅游热闹的景象啊!如今,我们只能在波涛和想象中去寻觅古中江的往昔。镇江寺虽然遭受了百年历史风雨的摧残,但整体结构还很完整,还是那么雄伟崇峻,有关部门应根据《文物保-》加以修复,镇江寺无疑会成为中江县城一处可贵的旅游资源而造福中江人民。
保护范围:东至后殿东缘外延5米,南至左厢房南缘沿围墙一线,西至山门西缘外延10米,北至右厢房北缘沿围墙一线。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北缘各外延5米,西至保护范围西缘外延10米。
凯江镇:凯江镇位于中江县境北部,处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域面积102平方公里,分别与我县通济镇、回龙镇、南华镇、永太镇接壤。镇属五个办事处,辖40个行政村,16个居委会,总人口12.6万。罗桂公路、唐巴路纵贯全镇,横穿南北,交通、通讯、能源、地理位置优势并存,是投资经商的最佳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凯江镇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很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 凯江镇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