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山羲皇庙遗址
凫山羲皇庙又称人祖庙,俗称爷娘庙,位于郭里镇爷娘庙东村,是祭祀伏羲的庙宇。始建年代无考,因庙内原有后唐长兴二年重修碑刻,可知唐末五代时已初具规模。整个建筑依山而建,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20米,为亭、榭、楼、阁的集合体,结构严谨,气势恢弘。庙前有山门,门内有金水桥,东西各有一门,俗称东西华门。向北分东、中、西三路建筑,依山势呈上中下并列叠加分布,中路有礼门、东西庑、羲皇殿、娲皇殿,主体建筑为羲皇殿,东路有玉皇殿,西路有泰山行宫、关帝庙。整个建筑物共有大小42座庙宇,内供1300多尊神像。殿字众多,构造奇特。特别是其主体建筑羲皇殿为歇山转角式结构,分为五楹,飞檐斗拱,砖木石合砌,上覆碧色琉璃瓦,椽檩皆饰以彩绘,雕梁画栋,自殿前甬道起九级台阶。殿台四周有石栏杆环绕,廊檐由8根粗大的浮雕盘龙石柱支撑,巨龙腾云驾雾,宛若飞状,气势磅礴(据考证,该盘龙柱为元大德年间建筑)。东路建筑玉皇殿为无梁结构,殿顶、廊檐全部用八棱石柱支撑,被世人称为“九十九间无梁殿”。综观整个建筑群风格独特,大多数由石刻、木雕组成,雕刻艺术精美,惟妙惟肖;殿内神像神态各异,活灵活现,堪称中国龙文化建筑宝库中的一颗“奇葩”。该庙内外有18棵“千年古柏”均匀分布,树围三个人手接手都搂不过来,枝叶茂盛、苍劲挺拔,直刺云霄,成为了该庙的独特一景。该庙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集“释、道、尼”三家于一体,寺庙自上而下分别住着尼姑、和尚和道士,因此也称为“三圣庙”。此外,该庙还同时供着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天上神灵,华佗、关公等人间名人志士和地狱阎君等冥间魂灵,一庙多神,体现了中国人信仰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供奉方式独特,为国内仅有。每年“三月三”古会之日,方圆几十里内的群众都会慕名前来烧香许愿,盛况空前。
然而如此规模宏大的庙宇,在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后,却于1929年农历二月十日,被冯玉祥部梁冠英手下所烧,原来偌大的建筑群在经历了三天三夜大火洗礼后,变成了一片废墟。再加上后来人为破坏,现在原址只剩下5根5米多高的8棱石柱、5座龟驮石碑(明万历年间《历代帝王纪年碑》和《重修三圣殿记碑》,清雍正年间《杏祥诗碑》,清康熙年间《羲皇殿记及诗颂碑》,四楞方碑)和玉皇殿的石墙地基。保存下来的8根雕龙石柱,现有4根存于邹城市文物博物馆,另外4根在济宁市东大寺(清真寺)。该庙原来的那18棵参天“千年古柏”也在人民公社时期被砍伐建房了。
过去已成为历史,现在人们虽然已看不到该庙当年的雄姿,但从现存的残碑断壁中依然可以感觉到它悠久的历史渊源。
1978年2月,被公布为邹城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被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凫山羲皇庙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郭里镇:" 郭里镇位于邹城市西南部,邹城、腾州、微山三县市交界处,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是著名医学家王叔和、“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故乡。镇内有伏羲庙遗址、西晋安北大将军刘宝墓、乌林答将军墓等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全镇面积85.9平方公里,人口46857人,辖6个管区、39个村。 社会发展稳步向前。教育事业常胜不衰,是远近闻名的状元镇;卫生事业发…… 郭里镇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