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池清溪塔
清溪塔原名妙因塔,立于城东北下清溪山丘上的水闸管理所内,离城中心5公里,与百牙山塔遥遥相对,明万历29年(1601)万历四十三池州知府钱槚集资建成竣工。因临清溪河后更名为“清溪塔”。亦称清溪妙因塔。此塔高55.7米,塔径12米,每层有拱门、景窗,拱门有虚有实。塔身内外设有壁龛,原壁龛内有佛像,今无存。
楼阁式砖塔。七层八角。塔高55.7米,底层直径为12米。塔底有三门可入塔心室,一门为上塔通道,余皆为盲门。塔心室穹窿收顶,有砖阶治复壁盘旋而上,诸层内均有佛龛,内嵌佛像。清人曹殿奇登塔作《清溪塔》诗:“嶙峋高塔倚遥天,拾级凭临俯大千。雁影下投秋浦树,渔歌遥带杜湖烟。青苍岚影桥边合,浩渺江流槛外旋。犹忆故人天际去,峭帆几片断云悬”。
清溪塔内结构与百牙塔大同小异。它在二层和三层处有两个梯口,可供人上下,通往每层的台阶25至29级不等,沿陡削的石阶盘旋而上时可见诸层都设有佛龛。每层塔体也有区别,有的有复壁,有的有暗门,有的有碑记,有的有卷云纹饰的砖雕,但也有无法修复的大小洞眼和多处伤痕,它们在此记录着历史的天灾--。
如果爬上第七层最高层,向四周看视野就更远了。从塔顶南窗可见:清溪河与白沙湖伸出的“手”在下方“牵”住,然后共同流向北边的清溪河下游。从北窗远眺,这条蜿蜒通江的清溪河下游在眼下变成一条宽敞的绿色绸带,飘游在黄花若灿、绿树如茵的大地上,正义无反顾地走向远处浩渺的长江。
这两座宝塔就是池州的百牙塔和清溪塔,清溪塔又名妙因塔。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清溪塔好像是有点倾斜,塔尖显得小而且不协调。
塔刹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夏遭雷击过。塔身一侧,抗日战争时期曾被侵华日军炮击,残留10多处弹痕。今仍挺拔直立。永泰元年(765),唐王朝为了政治、军事的需要,复置池州,移治于今池州城,以便“扼控大江”。开成、会昌年间(836--841),池州刺史在城东南湖中筑翠微堤,开始了城内的建设。明正统十年(1440),知府何绍正费银33000两,修筑府城(旧府址在元伯颜下江南时毁于兵火)。新城将近10里,开有6门,其中九华门楼3层,高6级,宏伟壮观。后来知府陆岗、钱槚相继建造百牙塔、清溪塔。历代数次修缮。
文物保护
1982年政府对塔顶、塔脚进行了维修,于2003年由市政府再次筹资维修。古塔虽小,但巍然挺拔,清晰河绿水为只生辉。
2019年10月7日,清溪塔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保护范围:塔周围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30米。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