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山
汉山
汉山古名“旱山”,故“汉、旱”通用,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因讳天旱,始由南郑县政府明令公布,改为“汉山”。
汉山在南郑县(周家坪)南十里,突立高耸,麓周约六十里,山顶海拔1743.3米。由青树子街东,新修公路登山,曲折盘桓,经八十一个弯道,始达山巅,计长12.5公里。
汉山历史悠久,《诗经·大雅》云“瞻彼旱麓”,即指此也。汉中也是由它而得名的,据《汉中府志》载:“郡临汉水之阳,面对汉山,故名汉中”。
汉山又是汉中盆地的晴雨表,《南郑县志》载:“(汉山)顶上有云即雨”。汉中人谚语云:“汉山顶亮,晒得够呛,汉山戴帽(起云),大雨即到”。
汉山顶上有塔儿坪,亦曰“汉由献”,旁原有石牛十二头,今已不存,又有石池水,今尚残存。四面坡上多梯形田,盛产红稻。山足之下,林木茂盛,得山上云雨之润,生长迅速,为他处所不及。
往时,因汉山路径曲折,石级相连,陡峭峻拔,山大林深,附近农民,每于农隙,结队上山,边采樵,边高歌,一唱一和,此彼起伏,山鸣谷应,乐而忘倦。黄昏,一声呼啸,歌声齐鸣,挑上柴担,飞奔下山,这就形成了“汉中八景”之叫的‘汉山樵歌”。清代楚文暻咏《汉山樵歌》诗:“汉山耸地立,云内闻樵歌。伐木同声应,求仙未烂柯。乐从苦里出,曲自靖中和。蹊径行还住,听余清音多”。汉中电视转播台,设置山顶,为秦巴之间人民文化生活提供服务。大家给汉山赠了新的美名——“汉山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