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小南海风景区
小南海,这颗镶嵌于米仓—大巴山北坡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位于南郑县牟家坝南10公里的青石关下。崇山环抱,层峦叠嶂,峡谷交错,海水潜流,苍松翠柏,浓荫蔽空,庙在山坳之中,始建于明朝神宗万历年间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自然景区达10平方公里之遥。
洞口与河谷水面大致相平。入洞数丈,即冥然骇人。凭借火炬灯光,隐约可见脚下有一水池,前宽后窄,面积约3亩有余,此即古所谓池水(今冷水)源头。其水面波纹荡漾,叮咚作响。水为终年恒温9℃,令人有冬暖夏凉之感。沿池右岸,竖有铁栏杆,长约660米,防人坠水。沿栏杆续进,有石径,初宽1米,愈深愈窄,杂有溪流,时断时续。回声震荡,时若钟鼓,时如雷鸣。洞顶崖壁,钟乳石笋,参差相缀,有形似佛象的,栩栩如生。贴壁探行数里,终不可入。洞外冷水河即由此洞奔流而出,古称冷水为池水,当因此故。早年有僧人于洞口修架三拱虹桥,建观音庙于桥上,滔滔流水,滚珠而下,终年不息。洞内有池水如小海,洞外有观世音塑像,故名小南海。殿阁僧刹,倚山傍水,彤瓦粉墙,舞檐飞甍,都在古木掩映、松啸鹤鸣中。过去每年正二、六、九各月,汉中各县仕女,焚香旅游,结队前往。
清光绪末年,皇帝赠以“播润天地”匾额,赞誉此地形胜。前人到此游览,多有题咏,清乾隆时知县王行俭有《咏小南海》诗:“曲径穿云取次来,溪桥转处息尘埃。万绿寂历钟声过,千仞嵯峨石壁开。洞底蛟龙窥法象,岩前风雨护香台。登临漫发逃禅意,拟共山僧结社回。”
清末四川秀才谢升平咏《小南海七律》:“海本有源源难穷,不知竟与何源通。山足忽然开大孔,海水遂乃出其中。山势高耸水势雄,云谲波翻飞白龙。白龙一跃五十丈,怒卷海门山千重。”
观音洞,地处两山之间的小南海峡谷底部,它与大佛洞、九龙洞、鱼洞子上下相连,洞中有地下河流,层岩峭壁、石笋奇乳、龙宫玉殿、定海神针、金莲石瀑、古石琴音、天梯栈道等百般奇景。
神秘奇绝的观音洞,高处百米有余,其阔大如殿堂,洞中有洞,一步一景,景景妙绝。洞中河谷水深十余米,宽处如湖。窄处仅限小型小游船通过,碧绿的河水好似一条巨龙蜿蜒于洞间峡谷。泛舟洞海,有如神游在“小三峡”之中。由水中天梯向上攀援,您便会来到妙奇无比的龙宫御殿,这座深藏于溶洞腹心的宫殿,其顶部如同若干个古堡串连在一起,无数个形状、大小、色彩各异的石柱、石笋垂悬于空中,排立于地面,在灯光映照下显得十分神秘而辉煌。由人工凿造成的栈道前行,在层岩峭壁、巨乳石瀑之间,一颗通体金黄的柱形石乳跃入眼帘,如似一颗巨大的鑫针插向洞底,传说“神针定海”使这片汪洋变成了陆地,小南海的地名也由此而得。
观音洞深隧莫测,当地人称它为黑洞子,长期以来无人能够深入。地质专家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距今一亿九千年前,小南海观音洞原是一片海洋,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强大的地质构造运动作用使它凸现地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世间罕见的溶洞奇观。洞体由石灰岩、碳酸盐岩和白云岩等构成,地层层序及地质剖面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被誉为地下“溶岩地质博物馆”。
观音洞位于南郑县小南海风景区,距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汉中市35公里。到观音洞游览,看洞中奇绝仙境,浴海底灵寺佛光,与亿年地质文化对话,给人以无限的奇思遐想和无穷无尽的欢悦。每当来到这里,都会令您神注忘饥,乐不思返。
景区地址: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城南20公里红军路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