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彻寺南塔
慧彻寺南塔
俗称“南寺唐塔”,建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是我省唐塔中建造最早的一座。塔址在城内西南角慧彻寺(今蒲城中学)。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共十一层,高36米,基层9平方米。造型秀丽玲珑,别具一格。塔第一级南面开一券门,入门迎面有唐代石佛像一尊。塔身第二级北面,中嵌石碑一通,上刻“诸佛舍利宝塔”六字。从第二级起,每级塔身四面,均仿照佛寺建筑,隐现出三间方柱,斗木共为一斗三升,上承横梁,叠涩出檐,间以一至二层菱角牙子,分别用条砖和方砖砌成。第一、二、三级叠涩出檐多至十五层,以上各级逐渐减少。自第二级到第六级,每级均有对开券门二个,在方向上各级互相交错。券门两边饰有卧式条格楞窗,无券门的一边,也设有卧窗,第三级各间均无卧窗。
南寺唐塔为何建在蒲城?相传慧彻寺僧人,在唐初曾追随李渊父子,扫荡群雄,立下汗马功劳。李世民即位后,为奖励军功,安抚旧部,特建此塔,并由尉迟敬德督建完成。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腊月十二日子时,华阴一带发生大地震,波及蒲城致使塔身破裂,顶端两层崩毁。1941年蒲城中学在慧彻寺旧址创建,临近宝塔下的教室在刮风下雨时,常有砖块掉下,将学生砸伤,为了确保师生安全,于1952年校长张警玄写专题报告给当时的军政委员会负责文化教育工作的副主任习仲勋,建议拆除校园中的宝塔。习早年革命时曾在蒲城活动过,1949年4月28日,曾参观游览了南北双塔。习以他对文物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在报告上批复了“校可迁,塔不可毁”的处理意见。事后,习提议由西北军政委员会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拨出专款,于1953年秋季对南寺唐塔进行了维修性保护。他指示应派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与监修。1954年春,省文管会派杜茂叔(本县椿林乡护难村人)负责督修,历时一年,工程告竣,使唐塔重显昔日雄姿(这次维修由于种种原因,未按原风格修复且少修了一层)。并安装了三级楼梯。1984年对塔基做维修及排水处理。1957年5月31日,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为塔;一般保护区为重点保护区外延36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一般保护区外延72米。1989年5月6日,成立了蒲城南塔文物保护小组,负责该文物点的保护管理工作,并对南塔周围环境进行了绿化、美化。
延伸阅读: